2020年广东省卫生村[8]
281、沙角尾村
  沙角尾村位于捷胜镇东面沿海,离镇府所在地约2.5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凤飞山国防公路经由沙角尾村,交通较为方便。全村耕地面积475亩,其中:水田约200亩,旱地275亩。2004年底,全村487户,总人口2795人(外出520人),劳动力970人(外出劳动力230人),其中:农业渔业劳力805人,其它劳力165人。人均年平收入3236元,渔业为沙角尾村主要产业,全村有渔船76艘,有海水养殖面
282、五爱村
  五爱村位于捷胜镇东北部,由大塘、坣头、隔塘、马鞍山四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3028人(渔业人口208人),劳动力人口1390人(其中农业劳力730人),耕地面积1049亩(其中:水田350亩,旱地699亩),村民主要以种植蔬菜、水稻、蕃薯等农作物及捕捞为主,全村有党员64名,“两委”干部5名,村委会办公楼位于大塘村西边,建于50年代,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于2000年已重新装修启用。五爱村土地肥沃
283、前进村
  前进村是僻远乡村,距镇中心4公里。由9个自然村组成,现有628户,总人口2873人。全村劳动力总数1255人,其中贫困户数270户,贫困人口数1264人,贫困发生率占户数的43%,占人口数的44%;前进村外出户占70%,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全村耕地总面积1224亩,人均耕地面积0.42亩,其中旱涝保收耕地面积395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5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89亩,全村没有工企业,主要的经济来
284、东门社区
  东门社区位于捷胜镇中心东侧,社区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亩,其中水田450亩。人口4238人,其中居民户口1800人,村民主要以种养为主,种殖水稻、蔬菜、花生等农作物;养殖种类鱼、虾、蟹等淡水养殖。养殖面积约200多亩。劳力外出较多,人年均收入为3200元。
285、南门社区
  南门社区位于镇内南面片,人口2950人,其中居民户籍720人,辖区内有捷胜镇中心小学一所,师生1400多人,同时,也是南门外、石岗、石头等周边村委的村民上市过往比较集中,人流量多,影响较大的区域,南门社区耕地面积850亩,水田170亩,果园150亩,以种养、外出打工为主。
286、西门社区
  西门社区是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1502103003。
287、北门社区
  北门社区是我镇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也是第一人口大村,总人口6158人,其中居民人口2600人,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田360亩,以轻工业、农业为主。镇党政机关、派出所、卫生院、电信、邮政、供电等机关单位都集中于此。我镇的唯一的工业区“长埔工业区”就坐落在北门社区,内有制衣、纺织、珍珠加工等厂区。
288、光明村
  光明村位于红草镇埔边东北约2公里处,背靠大岭鼓山脉,面向小平原。由吴厝埔村、钟厝村组成。2009年总人口有425人。经济以农业为主,兼以林业。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蕃薯、花生等;林业以栽培马尾松,发展水果生产为主要项目,并有蔬菜基地。
289、五雅村
  五雅村位于红草镇埔边东北侧约3公里,该地区原称康美峒,坐东向西,前部为平原谷地,东、南、北为群山,最高山脉为大岭鼓山,海拔高288.2米,为红草第三高峰。2009年,五雅村总人口为1370人。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以水果种植和马尾松为主。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有水稻、蕃薯、花生。
290、海梧村
  海梧村位于红草埔边西北侧约10公里处,东部为蟹地山脉,西部为长沙湾、养殖基地,北部为平原耕地。由海头村、南坑村、竹山村等组成。村庄聚落沿山麓南北、东西走何,呈条块状分布。2009年,总人口为2630人,经济以农业为主,兼渔业。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蕃薯等。渔业鱼塭养殖为主,是镇渔业养殖基地之一。
291、新地村
  新地村委会位于东涌镇西南方,跟汕尾市区4公里,独立自然村,汕可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区土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设八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0多户,人口约3000人,有正式党员62名,拥有集体留成土地约100多亩。村民以外出就业为主,其中外出务工者约400多人,近几年来,村委多次筹资约200万元,修通了环村水泥路,美化了村容村貌,完成新地村一路、二路和三路三条主要村道宽5米,长4公里,村内巷道全部实现水泥
292、民进村
  民进村委位于汕尾市品清湖南畔,依山临湖的革命老区,与凤山妈祖区隔湖相望,全村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海水养殖面积4000亩,人口1400人,党员24名,村委会由黄竹坑、许厝、后沃、沙海四个自然村组成,去年完成自然村自来水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难的问题。民进村形成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的双向经济体系,丰富的养殖品,鱼、虾、蟹等畅销全国各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08年被城区授予“先进基层党支
293、民群村
  民群村委位于品清湖畔东南面,辖区有花树、大船路、石厝和鲎山四个自然村,属革命老区。全村520户,人口2500人,民群村现有民群小学和花树小学有2所,耕地面积250亩,主要种殖炒农作物有水稻和蔬菜,民群村村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海水养殖,全村有养殖池14个,面积450亩,以养虾、蟹为主,村民收入可观。民群村现是省台办挂驻点,2008年,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台商捐赠和政府资助120万元帮助下,新建
294、品清村
  品清村委会位于汕尾市东侧,辖内有一个自然村,人口5680人,可耕地面积120亩,其中水田700亩,旱园600亩,村民以农业收入为生,主要作物有水稻、蕃薯、蔬菜等。随着汕尾市区东扩建设不断发展扩大,经济不断提高,品清村近几年来,集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品清小学教学大楼,修建村内村外道和水沟,全村路道完成了硬底,美化了村容村貌,为群众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295、南湖社区
  南湖社区位于海丰县城南郊,附城镇海丽路边,国道324复线穿境而过,面积约2.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23亩。社区辖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600人。多年来,充分利用本地特点和地理优势,不断发展社区集体经济。2009年,集体收入4.5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
296、联河村
  联河村位于附城镇中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共拥有16个自然村,25个小组,总人口6200人,总户数1200户,劳动力约3000人,耕地面积1250亩。全村蔬菜种植年复种面积1500亩,产值收入3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元。
297、道山村
  道山村位于附城镇南郊海丽大道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城郊农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650户,总人口2720人,耕地面积1880亩。近年来,全村以种植蔬菜为主,蔬菜种植年复种面积达3000亩,村委集体收入4万元,人均收入4250元。
298、南垭村
  南垭村委会位于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西部,是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属贫困村委,全村有有土地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00多亩,有3个自然村5村村小组,228户人家,总人口近1100多人,距离县城14公里,2个自然村通水泥路、通电、村集体收入1.5万元左右,主要依靠农业、种果、养猪等,金竹古寺旅游景点处于境内。
299、台东村
  台东村委会,东面接近赤岸溪与汀洲和后塘村相望,西面与东园村委相邻,南面与关东村委接壤,北面倚将军山脉与公平镇交界。台东村自将军山脉的层峦丘陵地带形成半山坡、半平洋的自然村,溪河环绕,地势优越。面积约5平方公里,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5500多人。台东村委会,耕地面积3000多亩,果林3000亩,淡水养殖场4处。以种植水稻、番薯、瓜类、蔬菜等主要作物,随着经济的发展,现除个别务农之外,大部分劳力
300、名园村
  名园村委会西面接龙津河,北面是丘陵地带与将军山脉交趾,南面和东面分别与桥东、上埔交界。面积约5.5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12000多人,是城东镇的中心村委。名园村委会东距城东镇约0.1公里,广汕公路、县城二环北路、公平公路交叉经此。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番薯、蔬菜等主要作物;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除个别务农之外,大部分劳力以务工、经商,经济较为活跃。改变了村容村貌和公共设施。
301、关东村
  关东村委会,西面至虎洞山与城东第二中学接近,北面是丘陵地带与东园、台东村交趾,东至黄江(原称赤岸溪)河,南至安东红卫村与广汕公路交趾。面积约3.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08人,有9个村民小组。关东村委会,以丘陵地带为主,耕地1850亩,山林2000亩,果林200亩,淡水养殖场3处。
302、永红村
  永红村委位于镇区西南部,辖区面积约3.1平方公里,下辖有金盘围、蜈蚣咀、驷马寮、坑仔、三山、田中央、郭厝寨等7个自然村户,2010年总人口4211人,全村耕地约3075亩,村民以务农为主,村民注重发展瓜菜生产,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村集体经济较薄弱。
303、南山村
  南山村委位于梅陇镇南部地区,土地面积约3.9平方公里,辖有南山冯、南山罗、南山蔡、新平村等4个自然村,201年总人口约2357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275亩,由于地处低洼平原,水利设施较落后。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作物。村集体经济较薄弱。
304、新渔村
  新渔村委位于梅陇镇区东南部约6公里,长沙湾畔,毗邻国营农场场部,因建村时间比周围村庄较晚,亦叫新乡,设有小集市,村委下辖三个村民小组。2010年总人口2025人,经济收入有农业和渔业。
305、十三坑村
  十三坑村委会在海丰县城北部15公里处,下辖白水湖、石牌、桥一、桥二、水一、水二、钟厝、廖厝8条自然村,总人口1900多人,耕地面积1730多亩,山林面积约1000亩。村委会驻地在白水湖自然村。村委会沿海紫公路西北方向呈块状分布,处于海紫公路边,交通方便。经济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甘蔗及花生等作物,并通过出租村集体园地给台商种桑叶和租给他人作鱼塘,收取园地租金来搞活村集体经济。村委还积极发展酒店服务业
306、下洞村
  下洞村委会位于海丰县城北部24公里处,属丘陵地带。2004年随西坑乡撤乡并入公平镇。207户,人口1180多人,耕地面积420多亩。村委会驻地在坡角楼自然村,海紫公路纵贯村境,交通十分便利。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花生、番薯等农作物,盛产柑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村民外出经商及务工。
307、白山村
  白山村委会位于海丰县城北部14公里处,公平至高沙公路西北则,距公平镇区3公里。下辖白马坑、友惠寮、钟厝村、彩楼塘(柴头塘)、后门仔、大埔洋、中心坑、围仔山、水口9条自然村,有400多户,人口2400多人,耕地面积近2200亩,山地6500亩。村委会驻地在白马坑自然村。村委会经济以农为主,产品有水稻、番薯、花生等。但随着公平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村民正逐步弃农而从事服装、纺织和其他商业行业。
308、平一村
  平一村委会位于海丰县城北部17公里处,距公平镇区5公里,是由赤岗、毛多陂、老洋心、新洋心、后埔寨、竹篙岭、后湖7条自然村组建而成的行政村,均属原公平镇平岗村的自然村,有430多户,近2200人,耕地面积1759亩,山地面积3500亩。村委会驻地设在通往平一村村道路口的桥头处。经济较为薄弱,以农为主,产品有水稻、番薯、花生、蔬菜等。随着公平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村民正逐步进城从事服装、纺织和其他商
309、罗山村
  罗山村位于广汕公路南侧,是可塘镇西端的一个行政村,与城东镇后林村相连。全村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辖有楼雅、郭厝寨、庄厝乡三个自然村,总人口2500多人,以黄、郭两姓为主,部分居民外迁。村民以耕田种菜为主要经济来源,有耕地1630亩。清雍正年间为海丰县55约之一——石塘都罗山约。坐落于庄厝乡的公爷宫,相传为可塘五罗地区48乡共同供奉,是1922年12月彭湃发起成立的罗山约农会遗址。有海丰县志所记的
310、罗北村
  罗北村位于广汕公路南侧,东邻罗东,西接罗山,地势平坦,辖有洋甲洲、埔上、上乡、围雅、港乾、新乡、下寮7个自然村,总人口4300多人,为林、吴、伍、许、何等多姓聚居。耕地2924亩,村民多以耕种为业,除水稻外,刮薯、番薯、番茄等经济作物产量也较多。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1927年彭湃领导的农-动失败后,区内共有80多名农会会员被杀害,其中林妈藩烈士的后代林耀辉至今仍存有彭湃的亲笔信。
311、凤山村
  凤山村位于可塘镇城乡结合部,东南连接可塘社区,西至省道241复线,北与联金村接壤,属于革命老区。区域面积0.8平方公里,总人口1300多人。凤山村背靠山冈,座东南向西北,村前为广阔良田,可塘新建公路横贯而过,村后是公平水库干渠绕过山腰。为林姓聚居,源出于豪路、港仔尾、潭西、罗南新厝等林姓宗支。耕地面积456亩,水果播种面积165亩,淡水养殖面积120亩,林业面积1千多亩。村中多有宝石加工作坊,村后
312、埔陇村
  埔陇村位于海丰县可塘镇西南部,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1800多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埔陇距离可塘墟约3公里,三面河流环绕,东边靠近一座小山,名为埔陇山,村前是平陇沃野,有溪河拐弯流向东溪,河对面为陶河地界,自古为鱼米之地。1977年政府在埔陇村附近修建了大型水利设施——中闸(调节水闸)。埔陇村是以吴姓独居的大村庄。埔陇村人才辈出,据统计,公职人员有上百人,旅港同胞有好几百人,可塘许
313、下达村
  下达村位于可塘镇西南部,距离镇区4公里,右北方与上达村接壤。1952年隶属可塘区陇西大队,1974年撤公社之后,改属下达村委会。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1700多人,为王、黄等姓聚居,以王姓为主。聚落建筑为三合土(岩石)瓦木结构的平房或砖木结构的楼房。地属丘陵地区,村前地势平坦,有耕地面积850亩,水田面积占780亩,水果种植面积100多亩。在居村民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蔬菜等,以
314、上达村
  上达村位于可塘镇西南部,距离镇区约3公里,西南与陶河镇接壤。全村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0多人。村落靠山冈,坐南向北呈方形块状分布,民居建筑以平房岩石水泥结构为主,为林姓聚居,建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当部分居民外迁。上达村民风淳朴,人才辈出,村庄整齐,错落有序,村前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番薯、花生和蔬菜等。耕地面积865亩,其中水果种植面积227亩,主要种植荔
315、可新村
  可新村位于可塘镇东侧约4公里处,东北临乌面岭山,东与陆丰市接壤。全村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辖有龙牙村、双桂山村、朱厝坑村、新兴村4个自然村,共282户,总人口1200人。自古有龙牙约之谓,旧时曾设有墟集。以周、方等姓氏为主,有六七十年代公平库区移民迁入安居。可新村地势平坦,属沙土冲积,土地较肥沃,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1474亩,其中水田面积958亩,旱地面积516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西瓜、
316、仓前村
  仓前村位于位于可塘镇西南部,距离可塘墟约3公里,区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1900多人,310户,为林姓聚居。全村共有耕地面积716亩,其中水田484亩,水果种植面积237亩,淡水养殖面积120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行政村。因初建村时,谷仓多建于村前,故名“仓前”村,历来沿用。左邻上达村,背倚山冈,有果园树林,村前有池塘,平坦的耕地成片,水稻种植面积300多亩。村民出外多从事工商业,在
317、陇东村
  陇东村位于可塘镇西南部,距离可塘墟约4公里,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总人口3800多人。西南面与陶河镇接壤,依山傍水,村后侧是宋王山,宋溪从村前流过,民居建筑以平房式岩石瓦木结构为主。辖有宋溪头、笏仔、兰头、白町、新乡、内乡6个自然村,以王姓为主,少数为蔡姓、吴姓等。陇东村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及革命史迹。人才辈出,有王曼、王文魁等名人。南宋景炎三年,宋端宗南逃到此,开凿东西两溪,后人称为“宋溪”,宋溪
318、仁家村
  仁家村委位赤坑镇南侧,仁家村有人口1430多人,耕地面积430亩。仁家村委会距离海丰县城30公里,聚落沿赤大公路向西南呈块状分布,建筑为岩石瓦木结构的平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经济为农为主,种植水稻及经济作物为主,交通便利,多余劳力外出务工较多。
319、大化村
  大化村委位于赤坑镇东侧,下辖尧厝乡、大乡、老厝场3个自然村,总人口近4000人左右,耕地面积1900亩左右大化村委会距离海丰县城30公里处,交通方便,有公路通赤坑镇等地,聚落沿山麓自东—西向呈长方形状分布。建筑为岩石瓦木结构的平房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经济来源以农为主,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广阔山地造林种果,部分村民兼以养殖业,有部分村民从事采矿业。
320、新平村
  新平村属平东镇西北部僻偏地区移民村,距平东镇政府3公里,全村有8个自然村,535户,3380人,其中有贫困户135户,五保户23户,耕地面积有2500亩,其中水田800亩,主要家庭收入以农为主,有一部分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生活比较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