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淘宝村[35]
1361、和平村
  和平村片村,含陇头、龙喉、聚宝宫3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6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北1千米,潮仙公路西侧。属彩塘镇。人口2696人。1956年合作化时,3个村合并称和平,取和平团结之义。聚落呈带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673亩,农业主种水稻、蔬菜。副业主要为建筑,还有小型企业20家,生产小五金。有小学、幼儿园各1所。潮汕公路在村东。
1362、红旗村
  红旗村别称旗地。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6.4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西3千米,处桑浦山中海莲山东麓。属彩塘镇。人口1824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宏安许氏至此创村,因村状形似一面旗帜,故称旗地,1955年改称红旗农业社,红旗沿用为村名。聚落呈三角形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900亩,农业主种水稻、甘薯。近年沙、石开发利用,采沙、石及运输业应运而起,全村从事此业占80%,有手扶拖拉机30多辆,
1363、宏安一村
  宏安一村俗称横陇。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6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西南l千米,潮汕公路西侧,西面靠大桑浦山,为宏安一、二、三、四、五、六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13133人。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许氏来此定居,其先有周、林、郑3姓,其后有李、陈2姓,因村建在横一高阜上,故俗称横陇。清顺治二年(1645年)建寨.始称宏安寨,取宏大安定之义。聚落呈莲花形,以巷隔开,把群落分隔成30块,似莲花瓣,建筑皆砖
1364、金东村
  金东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08218。
1365、南方村
  南方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08219。
1366、金砂一村
  金砂一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金砂一、二、三、四、南方、金东6个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21503人。原名砂陇。南宋绍兴廿八年(1158年)建寨于松岭,元末明初移居平川,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寨,设四门三关,历称金砂寨。金砂寨西门遗址尚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5376亩,农业主种水稻。盛产淡水鱼。有村办企业75家。主要有五金、服装、采石
1367、金砂二村
  金砂二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金砂一、二、三、四、南方、金东6个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21503人。原名砂陇。南宋绍兴廿八年(1158年)建寨于松岭,元末明初移居平川,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寨,设四门三关,历称金砂寨。金砂寨西门遗址尚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5376亩,农业主种水稻。盛产淡水鱼。有村办企业75家。主要有五金、服装、采石
1368、金砂三村
  金砂三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金砂一、二、三、四、南方、金东6个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21503人。原名砂陇。南宋绍兴廿八年(1158年)建寨于松岭,元末明初移居平川,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寨,设四门三关,历称金砂寨。金砂寨西门遗址尚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5376亩,农业主种水稻。盛产淡水鱼。有村办企业75家。主要有五金、服装、采石
1369、金砂四村
  金砂四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金砂一、二、三、四、南方、金东6个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21503人。原名砂陇。南宋绍兴廿八年(1158年)建寨于松岭,元末明初移居平川,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寨,设四门三关,历称金砂寨。金砂寨西门遗址尚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5376亩,农业主种水稻。盛产淡水鱼。有村办企业75家。主要有五金、服装、采石
1370、东里村
  东里村在潮安县城庵埠北4.7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2.5千米。属彩塘镇。人口3198人。明代有邵、李两姓定居,继有王、蔡、施来居。原名东陇,因地处高阜(俗称陇)之东,故名。为避与浮洋东陇同名,于1945年改名东里。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和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有耕地629亩,农业主种水稻。铁业是村传统手工业,素有打铁东陇之称,村办工厂8家,联户2家。主产轴承、船钉、日用铁器、不锈钢日
1371、华桥村
  华桥村别称下桥。片村,含华桥、新埔2个自然村。在潮安县城庵埠北4.2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南1.5千米。屑彩塘镇。人口3713人。村始创于宋。别称下桥,古时因主村欧厝有桥通官路,桥墩低矮,须涉水(潮语涉水谓之“下水”)过桥,故名下桥。因名不雅,清康熙间更名华桥。聚落呈凸字状形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235亩,农业主种水稻。村办企业,家,个体企业11家,主产五金制品、服装。主要企业新华塑料
1372、华美一村
  华美一村俗称下尾沈。在潮安县城庵埠北2.5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南3.3千米。为华美一、华美二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9727人。沈氏于宋末从福建来此定居。(潮州府志)载名“下尾沈”。地处韩江三角洲低洼地带,有下水势之称,下水势即下水尾也,为沈氏聚居地,故称下尾沈。又因古潮音“下”与“华”,“尾”与“美”同音,故雅称华美。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871亩,农业主种水稻。村办企
1373、华美二村
  华美二村俗称下尾沈。在潮安县城庵埠北2.5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南3.3千米。为华美一、华美二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9727人。沈氏于宋末从福建来此定居。(潮州府志)载名“下尾沈”。地处韩江三角洲低洼地带,有下水势之称,下水势即下水尾也,为沈氏聚居地,故称下尾沈。又因古潮音“下”与“华”,“尾”与“美”同音,故雅称华美。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871亩,农业主种水稻。村办企
1374、骊塘三村
  骊塘三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2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东南2千米,潮汕公路东侧,为骊塘一、二、三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7472人。有曾、洪、陈、杨4姓,多自宋末元初从福建迁来定居。古名蔡塘尾。据清康熙年间《曾氏家谱》序载称:“村山明水丽,取名丽塘”。相传堪舆家说村形是马地,光绪年间才于丽字旁加上马字旁,改为“骊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贝灰沙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1871亩,农业主种水稻。村办企
1375、庄西陇村
  庄西陇村庄西陇村地处东凤镇的西北端,东邻大巷村,西邻新光村,南邻天宁村,北邻龙湖镇市尾村,镇道星新路从村中穿过,连接护堤、潮汕两公路,交通十分方便。据2013年底统计,该村现有居民615户,2975人,耕地736亩,其中水田624亩,旱园90亩,池塘22亩。庄西陇创乡时间为明朝中后期,大概是1549年前后,当时多姓氏杂居,除庄、李两姓外,还有黄、傅、杜、纪等姓氏,据说庄西陇的“庄”是指当时的庄姓,
1376、礼阳郑村
  礼阳郑村礼阳郑村位于韩江下游平原,镇道东彩路、东阳路交汇处。周围村落密布,东接诗阳村、昆江村,西邻礼阳龙美村、礼阳李村,南达沟美村、彩塘镇东里村,北连文路村、文路张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集农、工、商和运输业于一体的乡村。现有总人口4700人,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4亩。该村历史悠久,先祖自南宋末年来此定居。太始祖清之公原籍闽中省(福建省)莆田县,南宋度宗年间(1265年—
1377、诗阳村
  诗阳村 诗阳村位于东凤镇中心,地势低洼平坦,村域呈长方状。全村总面积1.1万平方米,村民委员会设在村中心,2008年建成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楼。村距东凤镇政府1.5千米,东邻博士、鲲江两村,西邻礼阳郑村,南为镇道东彩路,西北是文路卓村、文路张村。镇道东梅路自北向南沿东梅干渠穿过本村,南北连接护堤公路。诗阳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优美。2013年全村有788户,人口3550人。全村耕地800亩,
1378、下张村
  下张村下张村位于东凤镇中部,与韩江对岸澄海县下陈乡相向,西与彩塘东里村接壤,南与儒士、沟边村相接,北邻鲲江两村,距镇政府四公里。护堤公里从村东边通过,西边有镇道东梅路,交通方便。截止2013年12月,全村有957户,人口4354人。耕地1257亩,果园100亩,池塘105亩,州园250亩。下张村始创于明朝初期,先祖张秋鉴为避元末之乱,自福建省泉州府莆田县蒲美乡打铁巷南井脚至此创业。当时村内已有张、
1379、沟边村
  沟边村沟边村位于东凤镇中部,东邻儒士村,南邻黄厝尾村,北邻下张村,镇道东梅路从村西边通过,交通便利。村庄座北向南,面积2万平方米,距镇政府4.5公里。据2013年底统计,全村有256户,1131人,耕地190亩。沟边村创村于明朝成化后期,吴氏先祖-学从福建省莆田县来村定居,至今历五百余年。后来,张珠山从鳌头张厝移居本村,距今约五百年。又有张姓从潮州城和沙溪乡两地移来本村居住,距今约一百二十年。各姓
1380、黄厝尾村
  黄厝尾村黄厝尾村位于东凤镇东南方,南邻王厝陇村、堤边村,北邻儒士村、沟边村,距镇政府五公里。东有省道护堤公路、西有镇道东梅路、北有龙堤路从村中穿过,交通运输便利。2013年全村有454户,2201人,耕地四百五十亩(水田266亩,旱园184亩),果园308亩,鱼池49亩。黄厝尾村创乡于宋末,最先是黄氏0来此落户定居,明朝初年鳌头陈氏派系五世陈德安之孙(七世)居于此,随后又有杨姓迁来,现陈姓为多。因
1381、内畔村
  内畔村内畔村位于东凤镇南部,东临韩江,与澄海上华区渡头村隔江相望,西连陇仔村,南与洋东村相连,北与王厝陇村相接,西南与仙桥村接壤,水陆交通方便。该村鳌头十八乡中的内畔、后巷、桥头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至2013年有常住人口1179户,5398人,其中男2753人,女2645人,耕地610亩,鱼池60亩。该村始创于南宋后期。鳌头一世祖陈宏规(字献可),原籍福建省莆田县,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任
1382、霞露村
  霞露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0。
1383、砚前村
  砚前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2。
1384、大干村
  大干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4。
1385、亭厦村
  亭厦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6。
1386、美乡村
  美乡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7。
1387、林厝村
  林厝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8。
1388、仙溪村
  仙溪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09。
1389、乔林村
  乔林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0。
1390、官路村
  官路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1。
1391、梅溪村
  梅溪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2。
1392、厦吴村
  厦吴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3。
1393、外文村
  外文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4。
1394、凤岐村
  凤岐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5。
1395、文里村
  文里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1,为主城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7。
1396、刘陇村
  刘陇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18。
1397、龙坑村
  龙坑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28。
1398、庄陇村
  庄陇村是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45103110229。
1399、洲东村
  洲东村洲东村因地处韩江东溪西岸冲积沙滩之昔时仁里庙洲的东面,故名。村民姓蔡,是宋代名宦蔡襄(天圣年间进士,官至端明殿大学士)的后裔。最先创村是明末魏姓,后来杨姓也到此定居。明以后,东南沿海商贸活动繁盛,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福建莆田蔡姓先辈用船运布料,日杂百货到潮城及洲东等地出售。至清初,官府下令“迁海界”进行经济-,海上运输中断。运销商蔡源盛被逼弃商从农,也在此定居创业,成为蔡姓肇基祖。晚清
1400、仙洲村
  仙洲村(一)仙洲村昔时有仙洲和柯厝巷两个自然村,仙洲黄姓,柯厝巷柯姓。后来两村逐渐合成一体。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已密不可分,黄、柯两姓村民,也混合而居,两村概念已经消失。仙洲村位于镇之南侧,西靠韩堤,南接渡头,东连田野,北邻下庄。村域面积2.2平方公里。黄姓先祖黄和安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从江西南丰双井头迁来江东乌井脚(即原堤外柯厝巷浮洲)定居,村名取沙洲,后改为仙洲。创乡初时,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