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5]
161、通关镇
  通关镇位于县境西部,1958年从普洱县划人墨江县。地处东经101。14’-l0l。33’、北纬23。05’-23。23’,海拔在675~1973米之间,面积474平方千米。1966年墨江县调整行政区划,将景星区的安民、荣平、民兴、回龙、曼博、丙蚌、牛库大队划入通关公社。1984年改称通关区,同时将民兴、回龙、丙蚌3个大队划归新成立的忠爱桥区,1988年改称通关镇,系汉族、哈尼族、彝族等杂居。通关镇
162、新抚镇
  新抚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地处东经101。09’-101。27’、北纬23。3l’-23。46’,海拔在800~2038米之间,面积489平方千米。新抚乡原属镇沅县新抚区,1959年划人墨江,1966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分为新抚、团田两个公社,1984年新抚公社改称新抚区,1988年改称新抚乡,系哈尼族、汉族、布朗族等杂居。新抚乡森林资源丰富,是墨江木材主产区之一。乡人民政府驻地塘上街,自1959圣江哈尼
163、文武镇
  文武乡位于县境南部,地处东经101。3l’-10l。46’、北纬22。5l’-23。05’,海拔在490~2220米之间,面积365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善政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五区,民国28年属龙潭乡。1949年属龙潭区,1966年从龙潭区划出设文武公社,1984.年改称文武区,同时将苏卫、干坝2个大队划归泗南江区,1988年改称文武乡,系汉族、哈尼族、彝族等杂居。文武乡是墨江紫胶
164、泗南江镇
  泗南江乡泗南江乡位于县境南部,地处东经101。41’-101。51’、北纬22。52’-23。12’,海拔在470 — 1865米之间,面积310平方千米,系1984年从坝溜、那哈、雅邑、文武区划出的千岗、巴豆、广丰、西岐、田房、洛萨、苏卫、干坝大队组成,1988年改称泗南江乡,系哈尼族、汉族等杂居。泗南江乡是墨江县橡胶、水果、咖啡主产区。乡人民政府驻地泗南江村,楚江公路由此经过,距县城66千米。
165、新安镇
  新安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地处东经10l。2l’-10l。4l’、北纬23。27’-23。40’,海拔在1400至2193米之间,面积304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定南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三区,区公所驻地蚂蚁堆街,民国28年属白连乡。1949年属白连区,1966年白连区分为两个公社,设新安公社,1984年改称新安区,1988年改称新安乡,系哈尼族、彝族、傣族等杂居。新安乡人民政府驻地白土村
166、那哈乡
  那哈乡位于县境东南部,地处东经101。46’-102。04’,北纬23。12’-23。24’,海拔在620~2105米之间,面积189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善政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六区,民国28年属坝溜乡。1949年属坝溜区,1966年从坝溜区划出,设那哈公社,1984年改称那哈区,同时将田房划归泗南江区,系哈尼族聚居区。那哈乡人民政府驻地那哈村,自1966年以来一直为公社、区公所及
167、龙潭乡
  龙潭乡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东经101。28’-101。40’、北纬22。56’-23。01’,海拔在684~2149米之间,面积228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善政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五区,民国28年(1939)称龙潭乡。1949年改称龙潭区,1958年称龙潭公社,1966年划出鱼塘、文武两公社,1984年称龙潭区,1988年改为龙潭乡,系哈尼族、汉族、彝族等杂居。龙潭乡是墨江紫胶主产区
168、孟弄乡
  孟弄彝族乡位于县境北部,地处东经10l。25’-l0l。40’、北纬23。27’-23。47’,海拔在824~2203米之间,面积211平方千米。清代属他郎定南里,民国21年(1932)属墨江县第三区,民国28年属白连乡。1949年属白连区,1966年白连区分为两个公社,设孟弄公社,1984年改称孟弄区,1988年改称孟弄彝族乡,系彝族、哈尼族等杂居。孟弄彝族乡森林资源丰富,是墨江木材主产区之一。
169、大街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崇文镇。1950年与原明善乡合为崇明区,1954年属花山区,1958年析设大街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2.1万。县乡公路过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辖大街、文山、塘坊、勺么、气力、昆岗、平地、三营8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稻谷、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茶
170、龙街乡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东区者干乡,1940年为太平乡。1950年隶太忠区,1961年析设龙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27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860人(2017年)。有公路通县城,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南岸、东山、和哨、竹者、新平、邦庆、多依树、戈瓦、石垭口、小村、垭口、扎果、小龙街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小麦、稻谷种
171、文龙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为上北区,1940年设文龙乡。1950年改为区,1958年和安定区合并成立安龙公社。,1961年复为文龙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为286.3平方公里,人口1.8万。弥宁公路纵贯乡境,各村公所均通公路。辖龙街、文录、三岔河、帮崴、邦迈、勐涝、义昌、会良河、瓦罐窑、下瓦伟、瓦伟、中山12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
172、漫湾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解放前为保甸乡,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安乐公社,1984年改保甸区,1988年置漫湾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306.2平方公里,人口2.1万。214国道和两条县乡公路从境内穿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安乐、安召、温竹、五里、漫湾、保甸、文冒、昔掌8个行政村。农业种植以玉米、稻谷、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核桃、烤烟、花生、香蕉等。云南重点工程漫湾电站
173、林街乡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39年前属西区保甸乡,1950年属保甸区,1961年从保甸、景福二区析设林街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1.6万。县乡公路纵贯乡境,各村公所通公路。澜沧江设有船渡。辖清河、林街、岩头、丁帕、龙洞、箐头、万龙7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芒果、木瓜、香蕉、紫胶。.
174、景福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乡。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为景福镇。1950年改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283.2平方公里,人口2.2万。是县境西部的交枢纽,有班车通往西边5乡镇,各行政村均通公路。辖古里、棠梨箐、公平、竹箐、金鸡林、赵其山、鲁家、龙山、虎山、勐令、勐片、岔河、回寺13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
175、大朝山东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镇。1911年属西区保甸乡,1940年属五福乡。1950年属永秀区,1988年析设文玉乡,1993年更名为大朝山东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169平方公里,人口0.9万。大朝山水电站进厂公路穿境,各行政村通公路。辖长发、文玉、曼状、芹菜塘、别落、榨房6个行政村。经济类型为农业,以玉米、稻谷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核桃、茶叶、香蕉、花生、松脂等。畜牧业以养猪、黑山羊、黄牛为主。有大朝山水电
176、凤山镇
  位置面积:凤山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省道弥宁公路横穿全境,与镇沅县接壤。全乡总面积52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194个村民小组。最高海拔2467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平均气温20.1℃;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乡共有5165户,21286人。农业人口4792户,20582人,非农业人口70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人。有
177、半坡乡
  半坡乡位于县城西南端,距县城105公里,东北与边江、永平两乡镇相邻,南与勐班为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283.5米,最低海拔635米,总面积35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6.14%,气候多样,年平均气温25℃,年平均降雨量1600mm,日照充足。辖9个村民委员会,118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共有2971户,14063人,其中农业人口2946户,13569人,占总人口的96%,
178、勐大镇
  勐大镇是镇沅第一大镇,也是最大的粮蔗主产区,是一块神奇宝地,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渔米之乡”之美誉。地处镇沅县西部,位于东经100°39′—100°56′,北纬23°54′—24°08′之间,东与恩乐镇和景东县的者后乡交界,南与按板镇接壤,西与振太毗邻,北与里崴乡相连,是西部四乡镇交通、经济、文化的中心。镇党委政府驻地勐统街,海拔1180米,距县城57公里,拥有国土面积522平方公里。勐大地处
179、康平镇
  康平乡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816平方公里,外与老挝接壤,内与普洱县、思茅市、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和本县的整董镇、红疆乡、宝藏乡相连。国境线长76.5公里。辖勐康、中平、瑶家山、营盘山、曼克老、蛮老街、大树角7个村民委员会、84个合作社(村民小组)。乡政府桥头河,距县城勐烈镇64公里,距思茅81公里。据2003年人口普查,全乡总人口17766人,每平方公里21.8人。境内居住着哈尼、彝、
180、曲水镇
  地处中、越、老三国交界的曲水乡,经过50多年的奋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绿色支柱产业为今后的发展确立了航标,交通和农田等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扶贫攻坚成效显著,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环境也变成了瓦房和明亮的电灯,电视、电话进入了农家,沉睡千年的荒山变成了整齐的橡胶园,山腰台地延绵、山脚稻谷飘香,曲水变绿了、变美了、变得让人更加向往了。。
181、文东佤族乡
    文东佤族乡位于县境最北部,地处北纬23度04分~23度15分、东经99度49分~100度15分,东邻富东乡,南面、西面接上允镇,北隔小黑江与临沧地区双江县为邻,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乡政府驻文东小寨,海拨1980米,距县城130余公里。    文东乡最高海拨1998米,最低海拨800米,是县海拨较高乡之一。气候较冷,霜期长,雨量充沛。境内适宜种植水稻、小麦、蚕豆、玉米、大豆、洋芋、荞子、油菜
182、安康乡
    安康佤族乡,地处公明山脉,又名阿佤山,位于县境西北部,小黑江下游南岸,东和东南与上允镇相连,南与木戛乡为邻,西靠雪林,西北界沧源佤族自治县,北与双江县毗邻,面积179平方公里。驻地座别山,海拨1340米,距县城134公里。   清代设安康粮目、糯波粮目、南栅粮目分治。民国时属木戛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上允区。1961年建立安康区,辖安康、南栅、糯栅、糯波、小邦坝4个乡,1969年改区为公
183、竹塘乡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乡。清设募乃土司。民国设竹塘乡。1940年设竹塘区,1950年是澜沧县府驻地,1953年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府驻地。1961年设区,1969年更名前进公社,1972年复名竹塘公社,1984年复区,1988年设乡。位于县境西部,黑河西岸,距县城30公里。面积63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乡府驻募乃,214线国道和通往西盟的公路贯穿乡境。辖募乃、东主、攀技花、云山、老炭山、大塘子、战马
184、南岭乡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辖乡。清设黄草岭土总,民国设大岭乡。1949年设南岭区,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区,1969年更名文胜公社,1972年复名南岭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设乡。位于县境中部,黑河北岸,距县城56公里。面积471平方公里,人口2.4万。乡府驻新寨。公路可环绕直达。辖芒弄、勐丙、下南现、谦哲、芒付、黄草岭、勐坎、麻粟8个行政村。地处山区,立体气候。以农业为主,主产稻谷玉米、小
185、公信乡
  公信乡位于县境西部,总面积269.19平方公里,辖6个村公所,50个自然村。乡政府驻地班别,距县城50公里,公信乡因原乡公所驻地公信而得名。“公信”为傣语“广社”的译写“豹子山”。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山高谷深,最高点哈芝委科山峰顶,海拔1948米,最低海拔748米,年均气温18.6℃,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年均日照2000小时。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油菜籽、茶叶
186、勐卡镇
  勐卡镇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位于西盟县西北面,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2公里,东面与中课乡交接,南面与力所拉祜族自治乡及岳宋乡接壤,西面与缅甸佤联邦隔河相望,国境线长7.9公里,北面与新厂乡毗邻,全镇国土面积157.82平方公里,辖区有七个村民委员会、一个社区及娜妥坝办事处。 勐卡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距孟加拉湾约800公里,地形复杂,整体属西南破向,气候受纬度、季风、地形的综合影响,类型多
187、中课镇
  中课镇位于西盟县北面的库杏河两岸,介于北纬22°42′至22°56′,东经99°30′至99°41′之间。北部、东部与澜沧县毗邻,南连勐梭镇,西与莫窝乡、新厂乡 相接,全乡国土面积313.3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中课大寨,辖5个村民委员会,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91人。 2000年底,全乡实现总产值718.36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元,人均口粮399千克
188、翁嘎科镇
  翁嘎科乡位于老县城西南部,处于北纬22°27′至22°36′,东经99°21′至99°34′。东邻澜沧县,南接孟连县,西与缅甸毗邻,北连力所乡。总面积222平方千米。乡人民政府驻英力下寨,辖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
189、力所乡
  力所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城西部,介于北纬22°35′至22°43′,东经99°21′至99°33′之间。东邻勐梭镇 ,南接翁嘎科乡,北连西盟镇、莫窝乡西南以河为界和缅甸相望。总面积177平方千米。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高谷深,为百分之百山区.乡人民政府驻力所寨,辖5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55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10234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8%,其中主体民族拉祜族占5
190、景讷乡
  景讷乡地处景洪市西北部,距市政府78公里,东接普文镇和大渡岗乡,南连勐养镇,北与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相邻,西以澜沧江为界与勐海县隔江相望。总面积62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560米。全乡辖6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有26个州、市、乡属企业事业单位,1个国营农场橡胶种植公司。2016年,全乡共有人口3054户130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4户94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5‰。居住着
191、大渡岗乡
  大渡岗乡位于景洪市北部,距市政府驻地65千米,东接勐旺乡、南连勐养镇、西邻景讷乡、北与普文镇接壤,国道“213”线思小高速公路、“昆曼”公路从境内横穿而过。全乡国土总面积787.7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783.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9.5%,最高海拔1797.3米,最低海拔668米,是典型的纯山区乡。乡辖大干坝、大荒坝、大荒田、关坪4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辖区内驻有1个农场管委会,1个驻军
192、勐养镇
  一、概括1.位置面积:勐养镇位于景洪市中北部,距景洪城15公里,东与基诺乡和勐腊县象明乡毗连,南靠允景洪街道办事处,北壤景讷乡、大渡岗乡,西与勐海县勐宋乡相连。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地理呈“Y”字型,是全国内地通往西双版纳州及泰国、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要塞。全镇国土面积688.5平方公里,其中坝区24.42平方公里,占3.55%;山区664.08平方公里,占96.45%。平均海拔745米,全
193、勐宋乡
  勐海县辖乡。1913年属第一区行政分局(车里),1927年置南本乡。1950年置五本区,属车里县,1953年划归版纳勐海。1957年为勐宋区,1969年设东方红公社,1973年改勐宋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东部偏北山区,距县府25公里。面积492.6平方公里,人口2万。有简易公路通县城,各行政村通汽车。辖迈迈、糯有、曼吕、蚌冈、坝檬、大安、蚌囡、曼方、三迈、曼金10个行政村。
194、勐满镇
  勐海县辖乡。古为一土司地,明、清为一版纳地。1913年属第二区行政分局(勐遮)。1927年置勐满乡,属南峤县。1950年置勐满区,属南峤县,1953年属版纳勐遮,1958年属勐遮县。1969年设向阳公社,1984年置勐满区,1987年置勐满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乡。傣语,勐:地方,满:视线模糊。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58公里。面积488平方公里,人口1.7万。国道214线(原勐海—双江公路)过境。辖城
195、勐阿镇
  一、勐阿镇镇情概况勐阿镇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傣、哈尼族等13种民族杂居的半山区乡镇,位于勐海县北部,距勐海县城32公里。全镇总面积538.77平方千米,其中山区330.77平方千米,坝区208平方千米,有林地6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6%。有耕地面积48851亩,其中水田23381亩,旱地25470亩。2005年,全镇共有4992户,208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6‰,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
196、西定乡
  勐海县辖乡。历史上属勐遮。1947年置旧笋乡,1950年置别旧区,属南峤县。1953年置版纳西定,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1958年属勐遮县。1969年属勐海县,设向东公社,1973年改西定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西定哈尼族乡。傣语,西定:拉二胡,传说村民迎佛祖时拉二胡助兴,因而得名。位于县境西部山区,西与缅甸接壤,距县府48公里。面积299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公路通县府,各村
197、格朗和哈尼族乡
  勐海县辖乡。1953年前,南糯山属车里县。1953年置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南糯山划入本区,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1957年置格朗和区,属版纳勐海。1958年设英雄公社,属勐海县。1961年置格朗和区,1969年为献忠公社,1973年为格朗和公社,1984年改格朗和区,1987年置格朗和哈尼族乡。哈尼语,格朗和:幸福。位于县境东部山区,距县府28公里。面积312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通
198、打洛镇
  打洛镇位于勐海县西南部。东南为布朗山,西南和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36.5公里,西北与巴达毗邻,东北为勐混乡,境内最高点在北部的邦南后山,海拔2175米,最低点在东南部的抚盐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98米,总面积400平方公里,打洛距勐海县城81公里,打洛镇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口岸,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   打洛口岸,边贸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就已成为一个重要通道。民国年间,茶商将茶叶经该口岸运出销
199、勐往乡
  勐海县辖乡。古为一土司地,明、清为一版纳地。1913年属第八区行政分局,1927年设临江行政区。1950年属澜沧县丫口区,1953年属版纳勐阿。1969年属勐阿公社,称紧跟大队。1973年改称勐往大队,1981年建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78公里。面积488平方公里,人口1.3万。通公路。辖勐往、曼允、曼嘎、灰塘、坝散、曼冻、南果河7个行政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
200、关累镇
  勐腊县辖镇。1971年建麻木树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芒果树乡,1996年设关累镇,驻地迁至关累。傣语,关:马鹿,累:追赶。位于县境西北部山区,西与缅甸交界,距县府82公里。面积1045平方公里,人口0.96万。楚雄—勐捧公路穿境,7个自然村通汽车,客运班车通县府。辖芒果树、旧龙、曼岗、勐远、坝荷、藤篾山、泡竹普7个行政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稻谷、玉米、黄豆等;兼产橡胶、茶叶、棉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