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101]
2001、十方村
  十方镇十方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集市所在村,地处205国道309省道交通枢纽。全村有695户,3965人,合13个村民小组,居三街三自然村。党员89人,分6个党小组。耕地面积480.5亩,山林覆盖面积4000余亩承包于私人经营看护。村民收入以人居市场占领市场陈地为主导,全村有60%的人经商打店运输,从事市场流通生产灯业,15%的人从事务工,集体经济以店租收入为主,即收入十余万元,人均纯收入8500余
2002、三坊村
  三坊村地处十方集镇周边、金线河两岸、省道309线两边,全村现有土地面积2200亩,其中耕地200亩,林地2000亩,现有人口1972人,443户,村两委干部7人(省派驻村-和大学生村官各一人),共有党员56人,下设6个党小组,16个村民小组。在村两委的领导和带领下,村级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全村呈现商贸流通活跃,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良。我村是县委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0个重点
2003、来福村
  十方镇来福村地处武平县东南部,“309”省道贯村而过,距离县城15公里,离十方镇3公里,与“永武”、“古武”高速公路出入口相隔1.5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来福村有常住人口1390人。全村有865个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第二产业为:运输业、建筑业等。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678万元,农民纯收入7293元,村财收入13.1万元,2012年乡村道路改造2.2公里
2004、白土村
  十方镇白土村地处镇西北,距集镇中心3.5公里,离永武高速公路出入口及省道309线1.6公里,全村有党员46人,435户,1700多人,14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全村有劳动力850人,林地面积18000多亩,耕地面积1100多亩,农业产业结构主要种养殖为主,每年种烤烟300亩以上,历史传统麦芽糖家庭作坊,全村人均纯收入7850元,村财收入5.6万。2011至2012年完成村道水泥道路硬化2.8公里,
2005、黎明村
  黎明村地处十方集镇西部,永武高速公路横跨2.7公里,距离集镇1.4公里,205线国道不到800米,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属集镇周边村。黎明村总人口1771人,445户,全村12个村民小组,党员59人,分布四个大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17亩,人均0.52亩,全村劳动力1180人。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发展蔬菜基地菜篮子工程,建有一个较大型的花卉基地,生鸡养殖基地等。2013年全村
2006、黎畲村
  十方镇黎畲村位于十方集镇规划区内,国道205线贯穿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人口2830人,住户680户,29个村民小组,分布在15个自然村,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71亩,人均耕地0.55亩,耕地面积4500亩,全村劳动力1609人,十方工业集中区位于我村,农业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主要建筑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201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
2007、鲜水村
  十方镇鲜水村位于十方镇鲜水南端,距集镇2公里,国道205线,永武高速公路横穿其境,交通十方便利。 鲜水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462人,户口617户,耕地面积为1150亩,人均耕地0.45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花卉等。民风淳朴,全村劳动力1521人,农村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第二产业主要靠交通运输,劳务输出为主。2013年人均纯收入为7487元。
2008、集贤村
  集贤村紧邻十方镇集镇所在地,全村国土面积 2平方公里,由松山下、直迳、长培、大陂下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17个行政组,共640户,总人口2438人。现有耕地面积 1185亩。新一届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迎难而上,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级组织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建立健全了民兵连、团支部、妇联、治安民调等配套组织,对村民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公开。为了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
2009、高梧村
  十方镇高梧村地处武平县东大门,与上杭县湖洋乡相邻。205国道。永武高速公路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全村总人口4938人,4个自然村,31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面积15400亩,其中林地10536亩,水田耕地2810亩,其他用地2054亩。人均耕地0.57亩,全村劳动力2962人,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已种葡萄200亩,烤烟1050亩,香芋头500亩,台湾毛豆350亩,冬季莴笋300亩,其次
2010、彭寨村
  彭寨村地处武交界,205国道贯穿全村,是武平东大门,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3014人、735户,党员80名,全村土地面积约11522亩,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0.5亩,林地7817亩,生态林3743亩。商品林4074亩。全村劳动力2018人。村两委历来重视农民增收工作,立足地理气候优势,加快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600亩烤烟,800亩莴笋,500亩槟榔芋,680亩的果园及其他养殖业已经成为
2011、互助村
  互助村位于武平县中堡镇西北部,距离中堡集镇7.5公里,村驻地西北部划入梁野山保护区,典型山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山间盆地和丘陵低坡,土地肥活沃,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非常适宜各种果树、蔬菜、烟草、毛竹等生长。全村8个村民小组,275户1150人,其中党员45名。现有山林面积7000亩,耕地面积1200亩。大力发展养鸡、蔬菜、烤烟、仙草、红豆杉等特色产业,有效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扩大劳务输出
2012、新礤村
  新礤村系武平县桃溪镇15个行政村之一,位于桃溪镇东南片,海拔295米,距武平县城42公里。下辖定坊、礤下、排上三个自然村,共213户,882人,其中党员52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50亩,山地面积5500亩,其中茶园面积1350亩,森林覆盖率为94.18%。作为桃溪绿茶的主产区,自2008年以来,新礤村连续三年被列为龙岩市“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 新礤村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村貌古朴,汀江支流穿村
2013、中兴村
  中兴村地处才溪集镇旁,全村属革命基地村,是革命红色旅游景点的周边,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565户2059人,耕地面积1015亩,山林面积2859亩,贫困户35户,党员65人,村两委干部7人,村集体收入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000多元。 中兴村,总劳动力1269人,其中外出劳动力723人,待转移劳动力82人,以粮食为主,种植槟榔芋、烤烟。
2014、溪东村
  溪东村地处镇政府东边,是才溪圩场所在地,其中五星光辉组在圩场上,村里未办企业,今年无村财收入,去年村财收入3000元,是村里山林租给别人割松脂的租金,因无松脂可割了,今年无人再租。全村稻田780亩,山村5226亩,其中1000多亩在05年发了林权证,山村中有公墓占生态林600多亩。溪东村民收入在全镇属中等,人均年收入7000多,村民80%左右建有新房子,有的建的很漂亮,住的也舒适,现有90户人家有
2015、溪西村
  溪西村,总劳动力983人,其中外出劳动力592人,待转移劳动力62人,以粮食为主,兼种植烤烟、槟榔芋等。 溪西村地处才溪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王直、雷钦、邱子明三位建国老将军的故乡,全村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82户1510人,土地面积7500亩,其中山林面积6503亩,耕地面积826亩。2011年村集体收入56余元,财政转移支付收入3300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7856元。现有支委3人,
2016、才溪村
  才溪村:总劳动力2943人,其中外出劳动力1678人,待转移劳动办175人。主要特产脐橙年产320吨,种植烤烟、槟榔芋等。 才溪村是才溪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村,31个村民小组,1045户,4328人,党员106名。才溪村位于才溪集镇附近,国道205线、18公里才溪河贯穿全境。才溪村享有红色圣地,建筑之村,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毛泽东曾三赴才溪从事革命实践,在这里
2017、下才村
  下才村地处才溪镇西南面,紧邻集镇,与才溪村以溪为界,溪西南面为下才村。该村有发坑和樟坑2个自然村,是才溪镇第二大行政村,全村有22各村民小组、828户3514人,贫困户约38户,党员101人(其中有3名预备党员,18名女党员)。全村有耕地面积1903亩,林地面积12242亩;该村集体收入主要靠县、镇财政转移支付和店租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100元。下才村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人文历史底蕴。村内
2018、溪北村
  才溪镇溪北村位于才溪镇西北部,才庄公路穿村而过,是革命基点村、少数民族村和市级新农村建设村庄整理试点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435户,2035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52.6%,全村共有党员62人,其中女党员18人,党员中心户9户。现有山林面积7160亩,耕地面积1094亩。该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境内有历史悠久的仙师宫、仙障庵,革命战争时期莲池岗革命旧址、梁到坑革命交通联络站,才溪历史上第一个举
2019、下王村
  下王村位于才溪镇西南部,距离才溪集镇6公里。永武高速公路、205国道绕村而过,使整个村庄看上去更加充满现代化气息。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87户1350人。共有党员48名。全村山林面积5200亩,竹林面积150亩,耕地面积900亩。近年来,该村以改善辖区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为宗旨,深入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
2020、土埔村
  临城镇土埔村地处上杭县南岗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全村9个村民小组,282户1256人,3个党小组,党员51人,山林面积5900亩,有耕地面积800亩,农民人均收入7886元。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村环境卫生、容貌整治等各项工作的力度,有效促进了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几年来,我村先后被授予县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