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4]
61、力洋镇
  力洋镇位于宁海东部,东南靠胡陈港,西南临三门湾,北依盖苍山,背山面海,镇域面积160.31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66万。曾是宁海、象山合并时的县政府驻地,为宁海东部的地理、文化、商贸中心。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物产丰饶。力洋境内省道线、沿海南线、县道力港线穿镇而过,距宁波机场仅45分钟车程,距北仑港55分钟车程,距杭州135分钟车程。水电资源蕴藏丰富力洋镇山环水绕,独特
62、桥头胡街道
  丹东街道位于象山中心城区中部,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0万余人(2008年)。辖公园、东街、金秋、丹峰、新华、文峰、塔山、梅园8个社区,庄穆境、上进、城东、东门外、南门、起春、下半河、梅溪、后山、田洋里、岙里、陆家、大碶头、蒋家、西林、后洋、桥头林、桥头胡、河东、上余、下余、赤坎、寨梅、兴盛、东环、城新2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建设路309号。 站外链接:地图文物古迹众多,革命烈
63、黄坛镇
  黄坛镇是宁海西部重镇。国家交通主干公路同三线高速、省道甬临线穿镇而过,属宁波一小时交通圈,历来为宁波联系台州、温州的交通要塞区域。域内面积187.22平方公里,下辖66个行政村,9680户30495人。改革开放使镇域经济腾飞。工业是黄坛镇的主导产业。辖区现有工业企业312家,其中县实力型企业1家,潜力型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今年1-9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销售产值16.07亿元,
64、梅林街道
   梅林街道位于浙江省宁海城北,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下辖48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2.6万人。梅林街道区位优势显著,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市半小时经济圈范围。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省道甬临线、象西线穿境而过,是宁波联系台州、温州等地的交通重地。历史沿革  1949年至1950年上半年称紫文乡,属深圳区,1950年下半年归梅林区管辖。1956年3月,由原紫文乡、下河乡、方前乡合并称梅林乡,仍
65、桑洲镇
  宁海县辖镇。1956年建桑洲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7公里。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台州通宁波之要冲。甬(宁波)临(海)公路过境。有桑洲岭隧道。辖桑洲、田孔周、上山陈、中央溪、外山周、毛平、花地塔、上屋斗、白石坑、外岗、上堂、老屋基、下洋周、下沙地、上叶、下路、辽车、雪山、坑口、陈家岙、桑园、梅家、田洋芦、竹山头、木坑、木坑头、南
66、石浦镇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地理座标东经121°48′-121°57ˊ,北纬29°08ˊ-29°13ˊ,北接新桥、定塘等乡镇;西扼三门湾;南与鹤浦、高塘隔港相望;东临大目洋、猫头洋。行政区域由镇本土和檀头山岛、东门岛、对面山岛、半招列岛、渔山列岛等众多岛屿组成,镇本土呈东北-西南走向,带状形态,陆上海岸线长108公里,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55个行政村
67、墙头镇
  承载千年历史的墙头镇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甚多。悠悠古道西沙岭为象山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遗存的“观海楼”为象山最早的藏书楼,象山第一私立中学——立三中学1938年始创于墙头镇;梵呗悠远千年古刹智门禅寺更是闻名于海内外;海天一珠的蓬莱海山每到节日游人如织悠悠古道——十里西沙:西沙岭因西沪港得名,因古时称西沪港为西沙港。全岭长2180米,宽约5米,素有“十里西沙”之称。全程为弹石路,共有5个驿站。
68、鹤浦镇
  鹤浦镇地处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陆地面积102平方公里,下辖3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5万。海岛资源丰富,拥有19.5万亩浅海,2万亩滩涂,2.2万亩耕地,8.5万亩山林。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依据海岛实际,积极实施“工业特色化、农业产业化、海洋高新化、城镇生态化、商旅精品化”的发展战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好的发展。鹤浦镇逐步成为拥有海洋捕捞、水产养殖、船舶修造、机械加工
69、泗洲头镇
  泗洲头镇地处象山西南部,北接西周镇,南连宁海长街镇,西与宁海胡陈乡接壤,东北靠白仙山与茅洋乡相连,东南临蟹钳港、马岙门,经岳井洋可直通三门湾。全镇总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人,辖2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拥有耕地14915亩,山林72370亩。近年来,依据“工业发展跨越式,农业开发创特色,生态环境争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3年,实现社会总产值7.5亿元,
70、黄避岙乡
  黄避岙乡地处县境北部,北离宁波80Km,南距县城18Km,三面环海,地域优越,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西北濒临象山港与奉化、鄞县隔港相望,南依西沪港与墙头、西周毗邻,东邻贤庠镇、大徐镇,乡政府驻地龙屿,龙屿至贤庠、茅洋、西泽的公路,均与盛宁线相接,渡口密布,水陆交通便利。乡境属丘陵地貌,略呈三角形,面积43.6平方公里,辖55个自然村,设16个行政村,4628户,人口13736人,现有耕地11250亩
71、爵溪街道
   爵溪街道位于象山县东部沿海中段偏北,总面积31.8平方公里。下辖六个村和三个社区,人口3万余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爵溪人民发扬“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搏击风浪的拼博干劲、巧赶潮时的机遇意识、船队作业的协作竞争”的爵溪精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先后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文明镇,宁波市第一个亿元镇,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综合经济实力廿强镇,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省出口创汇第一镇,省
72、七都街道
  七都街道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东端,为瓯江下游的一个冲积平原岛屿。南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望永嘉县乌牛镇。面积23.9平方千米,人口0.97万人(2008年末)。距温州市区13千米,距永嘉县城18千米。沈海高速公路温州大桥穿岛而过。七都街道辖老涂、吟州、前沙、板桥、樟里、上沙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办事处驻老涂南路2-3号。1949年为七都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改镇。位于
73、山福镇
  山福镇隶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市鹿城区,镇政府驻地在后支村,下辖32个行政村。该地处瓯江南岸,区域面积达60.04平方公里,东与藤桥镇接壤,北面与永嘉县桥下、桥头隔江相望,西邻丽水市青田县,金温铁路与330国道贯穿整个镇区,在商品贸易与农业发展上拥有着丰富的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山福乡归属于永嘉永临,是永临区横山乡(临江)与林福乡(双潮与桥头西部林福白沙一带)合并各取一字的结果。后因历史变迁
74、瑶溪街道
  瑶溪镇地处瓯江下游,位于龙湾区的中心地带,全镇总面积24.48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3.02万人。瑶溪镇因辖境内有一条溪水名为“瑶溪”而得名。明、清时期属于永嘉县膺符乡;建国初期称永嘉县环山乡;1956年改称永新乡; 1958年公社化时为永新管理区,由温州市永强公社管理;1961年与水心管理区合并,称龙湾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龙湾乡,1984年12月归属龙湾区
75、仙岩街道
  仙岩街道位于大罗山西麓,东北与茶山、永强为界,南以塘下为邻,西北连丽岙,西接潘岱,镇人民政府驻在河口塘村。镇域地跨温瑞塘河两岸,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北南纵贯全境,中有仙(岩)竹(溪)公路西东直达仙岩风景区。仙岩镇是温州市卫生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是省级风景区-----仙岩风景区所在地。 仙岩镇以境内仙岩山得名。明嘉靖年间(1522~1566)分属崇泰乡六都、七都;及帆游乡二都、三都;民国20~
76、丽岙街道
  瓯海区丽岙街道地处温州市区南端,东邻仙岩镇,北接南白象街道、茶山街道,西面与瑞安市桐浦、潘岱、瓯海区潘桥交界,新旧104国道贯穿南北,距离温州机场35公里、火车站10公里,镇域面积34.7平方公里。丽岙交通十分便利,人居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丽岙镇原隶属瑞安市,2001年,经区域调整划归温州市瓯海区,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2005年底,有常住人口1.8万人,外来流动人员1.5万人,海外侨胞
77、元觉街道
  元觉乡位于洞头县中部,由状元岛、花岗岛和青山岛3个有人居住的主岛组成,共有7岛21礁。东濒大海,北隔黄大峡航道与大门岛隔海相望,西南经深门大桥连接霓屿岛,东南凭洞头大桥与三盘岛濒海相连。全乡陆域面积7.84平方公里,总人口9277人,辖7个行政村。  元觉乡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海拔232.3米,海岸线较为曲折,总长36.1公里,多优良港湾。状元岛西北面是温州(洞头)半岛工程
78、鹿西乡
  鹿西乡位于洞头县东北部的鹿西岛上,以岛建乡,乡以岛为名。鹿西乡西南距离县城北岙镇16.4公里,东、南临东海,西隔黄大峡水道与大门岛的观音礁相对,北与台州地区的玉环县隔海相望。乡人民政府驻鹿西村。  辖区包括鹿西岛其附近海域的北片山屿、南片山屿、草笠屿、草屿、白龙屿、猫山屿等12个无人岛和26个礁,陆地面积为10.0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0.03%)。鹿西岛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1.3公里,
79、霓屿街道
  霓屿乡位于洞头县中西部的霓屿岛上,处于瓯江的前哨,辖区还包括附近的7个无人岛和23个礁,陆域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布袋岙滨海北路2号,全乡总人口12131人,3211户,下设10个行政村,有35个自然村。2002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4229万元,渔农民人均收入2681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霓屿乡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和优化。该乡以紫菜养殖为传统主导产业,现有6092亩,养殖工艺有
80、大荆镇
  大荆镇距市区47公里。总面积57.8平方公里,总人口58983 人。大荆镇是国家级风景区雁荡山的东大门,境内有迎客僧、东石梁洞及蔗湖村的明代攀龙牌坊、泗洲堂村的李孝光墓等名胜古迹。雁荡山第一大潭——石门潭,美丽的蒲溪,养育了淳朴的大荆人,大荆人以特有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   大荆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18984亩,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近年发展柑桔、梨、黄桃、枇杷、杨梅、葡萄、茶叶等经济林;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