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51]
751、霞路村
  霞路村位于新会区古井镇,90%以上的村民都是宋朝太宗皇帝的后裔,因此又被称为“皇族村”。据霞路村族谱记载,1279年,宋元崖门海战,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十一世孙、上柱国大夫赵必樘在殉国前,托孤他人,留得血脉。其后代于1374年迁居霞路村,成为宋朝皇室后裔在霞路的始祖;霞路成了古战场周边几大赵宋皇裔村之一,已有600多年历史。霞路村有百年历史、参照外国城市规划而建的五福里华侨村,与蜚声中外广州陈家祠相媲
752、天马村
  天马村基本情况新会区会城街道天马村民委员会是会城辖下的一条行政村,位于圭峰山下,银洲湖畔,东与茶坑村相接,西与天禄村相邻,距新会中心城区6公里,水陆交通方便,著名的小鸟天堂景区座落村旁。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下属六个村-组,3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383人,2731户,外来暂住人口3000多人,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8080万元,人均纯收入5244元。天马村设党总支部,有七个分支部,共
753、石陂村
  石陂村是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3101212。
754、山池村
  山池村是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岩镇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2123206。
755、青云村
  青云村是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上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622127213。
756、永善村
  永善村是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22102213。
757、蓝屋畬族村
  蓝屋畬族村是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5122103223。
758、李厝村
  李厝村含上李、中李、下李3个自然村。在安揭公路南侧。西面遥望古巷镇的枫洋乡,南对山边山,与槐山岗村为邻,东北为詹厝村,北关引韩第五支渠从村旁流过。明洪武六年(1373)先民李云轩从揭阳官硕蛟南村来此定居,因村民全姓李,以李姓名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前,曾与詹厝、田龙等称福全岗(考明《郭志》即有福全之名),原称呼为“福全岗李厝”,后简称今名。1947-1949年地下党、游击队曾于此设秘密活动
759、金砂一村
  金砂一村在潮安县城庵埠西北3千米,彩塘镇政府驻地南3.5千米。金砂一、二、三、四、南方、金东6个管理区驻地。属彩塘镇。人口21503人。原名砂陇。南宋绍兴廿八年(1158年)建寨于松岭,元末明初移居平川,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筑寨,设四门三关,历称金砂寨。金砂寨西门遗址尚存。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为砖木结构平房。有耕地5376亩,农业主种水稻。盛产淡水鱼。有村办企业75家。主要有五金、服装、采石
760、山边村
  山边村含山边、中段(《潮州市地名志》作东段)、高美3个自然村。北面靠山与槐山岗村紧连,东接高厦,南为凤塘镇的塘边等村。1954年合为槐山岗乡政府,1961年曾单独置山边大队。南宋年间(约1260),因金兵入侵,先祖谢仕广从浙江会稽县南迁,见这里:平原突起一山峰,南陵北穴熏气冲:伊然犹如牛眠地,牧童吹笛乐其中。遂创村于此,取名山边。山边位于片村东北,槐梓山西南麓,紧邻槐梓沟,因村落建于山坡,故称山边
761、支屋村
  支屋村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0823101205。
762、东村村
  东村村是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西岸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1882104207。
763、新村村
  新村村委会位于星子镇的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现有农户1557户5966人,下辖五拱桥村、新滂塘村、老滂塘村、新建村、崩塘村、三步磊村、马渡坪村、朝阳村、下车村、南冲村、新村、杨屋村共12个村民小组。村委会办公地点设在朝阳村,新村小学旁。全村耕地面积6100亩,其中水田面积3511亩、旱地面积1879亩。新村村耕地广阔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村民的主要是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红葱、烟叶、
764、西塘村
  西塘村委会位于连州市东陂镇西南部,东与东陂村接壤,南西岸镇交界,西与西岸镇为邻,北与江夏相接。有西塘、尖寨、岩前、昌坪尾、沙田洞、白石角、石寨、大塘坪、车头等9个自然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923户,总人口4070人。全村现有耕地3121亩,其中水旱田2691亩;林地面积12382.5亩。全村有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5个,党员120名;现有村干部5名。距东陂镇政府8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尖
765、种田村
  种田村距镇中心接近1小时车程,是一个人少地多的贫困边远山区村。种田村有6个自然村,总户数350户,人口1582人,劳动力1051人。从镇政府到村委的道路实现了硬底化。种田村耕地面1180亩,水田906亩。全村经济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全村农民98%都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当前主要问题:一、设法加大劳务输出,解决劳动力富余问题;二、利用种田村地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