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卫生村[35]
511、坪庄村
  坪庄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2208。
512、沙坑村
  沙坑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2204。
513、前洋村
  前洋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2203。
514、小洋村
  小洋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2219。
515、园潭村
  园潭村是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上白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981102205。
516、孝悌村
  孝悌村是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最小的行政村之一,位于玛坑乡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海拔32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西与周宁县咸村镇接壤,其余三面毗邻玛坑乡下坑、玛坑、杉洋三村。距乡所在地5公里左右,交通条件优越。该村地域面积2.5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98人,100多户,辖2个自然村,4村民小组。该村两面高山耸立,茂林修竹,环境优美,中间一条小河直通下坑。村中民房多在两山半山腰依次而建,称为南山、
517、紫竹村
  紫竹村系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行政村之一。距乡所在地8公里,位于周宁县玛坑乡东部,东与福安市康厝乡界竹村接壤,与康厝相距4公里,西与上坑岭交界,北至首章方广寺,南到杉洋。距县城48多公里。至今紫竹至玛坑乡公路还未硬化,交通不便利。该村落地域面积6.83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900多人,214户,辖上、下后地两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紫竹村海拔大约在61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8℃。地处偏远且群山叠
518、下坑村
  下坑村系宁德市周宁且玛坑乡行政村之一,距乡所在地10公里,位于周宁县玛坑乡东南部,东邻本乡孝悌村,西连本县咸村镇,南距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仅10公里,北毗邻玛坑乡东坑村,距县城50公里。有村道抵达本村。该村村落面积3.21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527多人,130户,辖深湾楼、何岭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下坑村四面环山,且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村落座落在山脚,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绕村而过,村中古房屋居多,依
519、东坑村
  东坑村系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行政村之一,位于周宁县玛坑乡的西北部。东与本乡的升阳村相接,西与本县咸村镇接壤,距县城40多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村落面积3.23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即外东坑、七斗、西向岭、里东坑和龙岗,现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24户,571人。该村属省定老区村,民风纯朴,热情好客,保持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东坑村群山碧水,山清水秀,村势地形较陡,平均海拔380米,年平均气温
520、芹源村
  芹源行政村,村委会驻芹源自然村,为革命老区村。旧属宁德县十七都管辖。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8年改为大队,1981年改称村委会。原辖有芹源、大山、茶坪、三宝地4个自然村,现辖芹源、三宝地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38户,914人。大学文化38人。耕地1137亩,村集体林木4000多亩,其中界定的生态公益林1000多亩。农业主产茶叶、水稻、毛竹、锥栗、红豆杉等。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50多
521、梅度村
  梅度行政村,村委会驻梅度自然村,为革命老区村。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9年改为大队委员会,1982年改为村委会。原辖梅度、六角台、肥猪河、佛坑、溪坪5个自然村,现辖梅度、六角台、肥猪河、溪坪4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111户,434人。大学文化1人。耕地486亩,村集体林木2000多亩,其中界定的生态公益林200多亩。农业主产茶叶、水稻、毛竹、桔子等。小商铺3间,年销售值约6万元,2009年
522、常源村
  常源行政村,村委会驻常源自然村,为革命老区村。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9年改为大队委员会,1981年改为村委会。原辖常源、陈坑2个自然村,现辖常源1个自然村。常源村因地处山坳,且有“石林”故原名石竹坑,后改称“常源”。旧属宁德县管辖,旧称宁德县十八都二图常源境。大林村始祖黄隆公于元朝中叶由江西省(现邵武市和平镇)入宁德霍童,后根据黄鞠公留下的“八句诗”:“骏马登程出外疆,任从隋地立纲常。乔迁异
523、仕本村
  仕本行政村,独一村,为革命老区村。原名“水松坂”,俗称“过坂”。五代南唐(916~961年)岳王李璟次子李晃肇基,取名“仕本”,以显其“源”。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9年改为大队委员会,1981年改为村委会。位于礼门乡中部,距离礼门村2.5公里。村落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980米。8个村民小组,251户,954人。居民以李姓为主。大学文化9人,其中硕士1人。耕地1081亩,集体林3000多
524、半岭村
  半岭村原由18个自然村组成,80年代以来有6个村相继搬迁,仁辖12个自然村,是全县自然村最多的行政村。该村位于镇区北8公里,海拔870米。明万历间(1581年左右),萧世泽从萌源村迁山底定居。清嘉庆间(1825年足有),萧其成从山底迁半岭拓居。明、清至民国初,半岭村隶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十六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龙亭联保。民国29年1月,隶龙亭乡设半岭保。民国34年8月,隶周
525、萌源村
  萌源村座落翔凤山下,位于镇区东部,离县城5公里,海拔895米,周寿公路横穿村南,是东洋(三源一关)通往寿宁要冲。萌源又称萌村,原先由薜氏拓居下竹柄(俗称薜家岭)。唐天佑元年(904年)萧氏祖先从竹柄(后称萧家离格)迁居萌源村,繁衍裔孙的户数、人口居全镇第二位。宋代,隶宁德县十六都。民国24年(1935年)6月,隶周墩特种区周墩联保。民国29年,隶周墩镇设萌源保。民国34年8月,隶周宁县狮城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