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阜阳市文明乡镇[2]
21、大庙集镇
  大庙集镇位于安徽省太和县西北部, 北邻李兴镇,南接蔡庙镇、东连赵庙镇,西与界首市新马集镇以东蒲沟相隔,重要县道太郸路纵穿全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总人口51375人,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51335亩,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大棚蔬菜、红芋、中药村等,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 32500万元,一、二、三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1: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1
22、双浮镇
  双浮镇地处太和腹地,辖29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6000人,耕地49769亩。105国道纵贯全境,交通便利。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坚持质量数量并重,实行扶优扶强。人发市场目前有7大行所,日交易额60万元以上;木材市场蒸蒸日上,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23、谢桥镇
  谢桥镇位于颍上县城北20公里,东临凤台,西接古城,南邻黄桥镇,北隔济河与迪沟相望。阜淮铁路横贯东西,与大京九、津沪线相连,并设有三等货站一个,224省道和潘谢公路穿境交汇,改造、新建道路16条,总长85公里,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村村、校校已通上了柏油路。全镇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19100户,75100人,耕地面积78148亩。除少数回族外,均属汉族。1995年被列为阜阳市综合
24、杨湖镇
  杨湖镇是颍上县标准建制镇之一,位于颍上县东南部,东与鲁口镇接界,南靠淮河,隔河与寿县正阳关相望,西界颍河,隔河与王岗镇、赛涧回族乡为邻,北邻黄坝乡、江店孜镇。全镇总面积49.7平方公里,可耕地43521亩,总人口为53571人,下辖21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居委会。民族有汉族和回族。该镇平均海拔17.5米,地势低平,土质肥活,多为黄淤土和水稻土。全镇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适宜种植小麦
25、江口镇
  江口镇位于颍上县的西北部,西与颍东区杨楼、新乌江乡相邻,北与利辛板集、胡集乡接壤,东与本县陈桥、古城乡镇相连,南与本县建颍乡隔颍河相望。地理特征:全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平均地表高程26米,高差只有1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5.1C°,年平均降水904.6毫米,平均无霜期221天。境内河沟纵横,南靠颍河,北邻苏沟,济河横贯其中,乌江河至北向南注入颍
26、陈桥镇
  陈桥镇位于颍上县城北50华里,是颍上北大门,处于济河、淝河之间。西与江口镇接壤;北与利辛县展沟镇为邻;东隔西淝河与凤台县相望;南与汤店镇搭界。全镇面积69.5平方公里,耕地58288亩,辖9个党支部,9808户,436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76人。   现有中、小学18所,其中中学2所,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15所,在校生7126人,200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2%。教学秩序稳定,教学环境得
27、迪沟镇
  迪沟镇位于颍上县东北部,北靠西淝河,南监济河,与淮南市凤台、亳州市利辛两县接壤。224省道颍利路纵贯全境。总面积58.8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1个迪沟经济开发区。3.4万人,4.1万亩耕地。迪沟镇的前身是汤店乡,1999年12月改乡为镇。 迪沟,土肥水甘,物产丰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水稻、大豆、红芋、棉花、西瓜等。水资源充裕,境内有谢展河、光明沟、截岗沟、庙黄沟等
28、西三十铺镇
  西三十铺镇原属三十铺乡,最早属于新集区管辖。1999年5月1日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三十里铺,位于颍上城西15公里处,东与十八里铺、建颖两乡镇交界,西与六十铺镇为邻,北与新集镇相连,南与耿棚镇接壤。镇内“三纵三横”六条主干道相互交错。全镇面积51.17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和一个街道居委会,171个村民小组,124个自然庄,5.4万亩耕地。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8315万元,粮食总产量762
29、鲁口镇
  鲁口镇位于颍上县城东南40公里处,东滨淮河,与六安市寿县隔河为邻,北靠焦岗湖和淮南毛集区焦岗乡水陆相依;西至西北与本县杨湖镇和黄坝乡接壤。镇境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古沙河和一条横贯东西的新建河,1991年特大洪水-来颍视察时同意兴建4千千瓦的“鲁口孜电力排灌站”就座落在鲁口集南街头新建河入淮处。全镇是一块坦荡如砥的平原,地势低洼,平均地面高程20.9米,是“七十二道归正阳”的交汇处和“三十六湖下焦岗”
30、关屯乡
  关屯乡是96年新建乡,位于淮河之畔的润赵段,北靠润河镇,东靠半岗镇,西南与六安地区的霍邱县隔河相望,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18746亩,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199个生产组,88个自然庄。2003年全乡有6587户,31126口人,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回族。  关屯乡古时有“关州市”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末时黄巢起义,曾在此“屯兵”数十万,并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后来人们就把此地定名为“关屯”,著名的
31、鹿城镇
  阜南县鹿城镇是经省民政厅批准、市政府同意,于2006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镇址位于县城地城南路13号,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阜南县鹿城镇是由原城关镇、城郊乡合并组建而成,下辖14个行政村,1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6.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耕地面积7.7万亩,辖区面积108.3平方公里,区位独特、环境优美、资源优势明显,105国道、S328、S
32、苗集镇
  苗集镇位于阜南县城东10公里处,,1992年编为建制镇,系省道 S328 必经之路,南靠谷河、北靠淘子河,是一个地势优越,早水田间作农业开发基地。全镇共 33 个行政 村,166个自然庄 ,人口 5500千人, 耕地面积63259亩, 海拔高程 22-33米,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温,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最 800-1000mL 无霜期 200-220天,四季分明, 适宜各种农作物的开发和生长。该
33、会龙镇
  会龙镇位于阜南县西部,距京九铁路10公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辖19个村委会,4.1万人,4.7万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260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会龙人迈开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生姜、药材、大棚菜被称为农民增收“三大宝”,尤其是反季节延秋辣椒生产,年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1.7亿斤,成为主导产业,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带动了全乡
34、王家坝镇
  王家坝镇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距阜南县城25公里,是两省(皖、豫)三县(淮滨、固始、阜南)三河(淮河、洪河、白鹭河)交汇处,闻名遐迩的王家坝闸座落其境内。全镇14个村,111个村民组,自然庄台36座,人口2.8万,耕地1.59万亩,国土面积33.4平方公里。 1、交通优势。王家坝镇对内14个村全部通水泥路。对外有地王路与S202省道相连,投资4270万元的蒙洼防汛交通大桥已于20
35、朱寨镇
  朱寨镇位于阜南县东北部,东邻颍上县,北与颍州区接壤,横贯东西南北的朱三、土六两条使朱寨镇南连202省道,北接105国道,东与颍上六十铺相通,西与临泉相连,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区位优势独特,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龙虎尊”就出土在朱寨镇小润河。朱寨镇属是阜南县的农业大镇,半岗半湾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物产极为丰富,占全镇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沿润河湾区适宜稻类生长,也非常适合成片林网栽植。润河改道后留
36、公桥乡
  公桥乡位于阜南县城西南6.5公里处,地处淮河中游北岸,属洪河行洪区。辖19个行政村,282个村民组,国土面积42.8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4.6万人口。公桥乡交通发达,通讯便利。洪河分洪道青河,谷河等河流分别贯穿南、北,为公桥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保障。阜方公路、公阮公路、公嚬公路呈辐射状外延。京九铁路穿境而过,阜南火车客运站和货运站距公桥2公里。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在乡政府大院建成高频通讯双
37、王化镇
  王化镇位于阜南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处,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耕地4万亩。近年来,王化镇紧紧抓住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要务,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高效农业、改善种植结构为方向,以实施科技示范、树立结构典型为手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把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并依照“立足农业、围绕发展、内引外联、广泛招商”原则,实施“以农促商、以商促农”战略,实现了
38、于集乡
  于集乡位于阜南县东南部,东临洪河,与老观乡隔河相望;南接地城,西邻龙王乡,北接王化镇。境内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沿防汛撤退路往西七公里可通S202省道。全乡辖16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组,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75万人,耕地3.3万亩。建国后,于集一直是大公社驻地,是王化、万沟三乡镇6.2万人民,102平方公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商贸中心。二、社会经济  于集乡是农业乡,主要
39、龙王乡
  阜南县龙王乡位于县南大门 ,S202 省道贯穿全径 , 辖18 个村民委员会 ,173 个居民组 , 耕地面积36483 亩 , 可养水面1108 亩 , 人口30206 人。龙王乡全境为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 , 地势平坦 , 海拔高度 30 米。全境均为平坦良田 , 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 ,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 年平均气温 15 ℃左 右 , 年平均降雨量 900 毫米左右 ,
40、柴集镇
  柴集镇位于阜南县西北部,人口 65 万人,耕地面积 78 万亩,辖 35 个行政村。交通便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时数多,无霜期较长,平均气温 15 度,雨量适中,地下水丰富,土质肥沃 ,适合多类农作物生长,物产丰富,是阜南县重要粮食、棉花、生猪、油料、离蛋、蔬菜生产墓地。协会搭桥、基地带动。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认真落实中央惠民政策,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走基地(公司)+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