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12]
441、江坝村
  江坝村(JIANGBACUN)概况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位于石棉县西南部,距石棉县城20公里,辖六个村民小组,231户 818人。耕地面积1196亩。主导产业玉米、蚕桑、洋芋、蔬菜、干果、畜牧养殖业。
442、五家村
  五家村是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511802107200。
443、桃坪村
  桃坪村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13222104200。
444、从恩村
  从恩村是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3229103204。
445、小河坝村
  小河坝村是黑虎乡的乡政府所在地,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型乡镇,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处茂纹地震断裂带,是全国地震活跃地区之一。乡内地势西高东低,西边高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汇成河流向东而下。黑虎的自然植被较好,与茂县整体的植被状况相区别,由茂县进入黑虎乡让人产生“仿佛来到世外桃源”的感触。由于是农业型乡镇,蔬菜、果林等与山体河流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镇区位于小河坝村小河坝组,具有管
446、萝卜寨村
  萝卜寨村位于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海拔2000多米的高半山台地上,为冰水堆积的阶坡台地,地势平缓、宽阔,是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的场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萝卜寨村是纯粹的羌族聚居村寨,村民全部是羌族。萝卜寨处在到九寨沟的必经之路上,从汶川前往萝卜寨不到10公里,刚转过雁门关,一座矗立于317
447、八子斯热村
  八子斯热村是四川省甘孜州得荣县瓦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3338101206。
448、古西村
  古西村是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泥巴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3327200210。
449、七湾村
  七湾村是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新都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513327100210。
450、莫洛村
  莫洛村位于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梭坡乡境内。距县城5公里,海拔高度在1900——2000米之间。莫洛村三面环山,西临大渡河,地势由东北向南倾斜,系高山峡谷地貌。村面积20公顷,全村以藏族为主,少量汉族杂居,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区内居民以农业为主,相当完整地保持着嘉绒藏民族传统的习俗和居住文化。   “嘉绒”即“女王的河谷”。迄今仍流行多种走婚习俗:爬房子、钻帐篷、顶毪衫、抢手帕等等。婚姻
451、批林村
  批林村 批林村位于高坡乡南面,距离高坡苗族乡人民政府13公里,属苗族行政村,村辖6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全村共264户,1084人,2013年人均存收入5300元。全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4.5亩,其中田262.5亩,土462亩;林地6092.3亩。有正式党员1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
452、镇山村
  镇山村位于石板镇政府东南面2公里处,东抵花溪乡石板井村,南与花溪乡李村隔河相望,西与隆昌村接壤,北连石板一村,全镇辖5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主要居住着布依、苗2个民族,有141户,590人,党员数31人,土地面积4773亩,耕地面积707亩,其中田303亩,土404亩,2010年人均收入为5200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旅游接待服务。--人口总数:590人 农业人口
453、马头村
  马头村位于开阳县南部,距省城贵阳60公里,距县城开阳29公里,距禾丰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是禾丰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14.88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农户667户,人口2359人,现有耕地面积3332亩,其中田1743亩、土1589亩,人均耕地1.41亩,山林面积2736亩。该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马头村依山傍水,环境清怡宜人,村
454、丙安村
  丙安村位于丙安乡西北部、地域面积30平方公里,东面与艾华村相邻,南面与三佛村共界,西面与复兴镇风溪村接壤,北面与天台镇相交,总人口数2182人,农业人口2171人,非农业人口11人,有耕地面积2085亩,林地面积10478亩(其中竹林面积6200亩),辖正安、南坭、团结、平星4个村民组,已修建通村公路28.5公里。丙安村于2002年根据上级撤小村并大村精神,由原来的平星村、南坭村合并后命名为丙安村
455、龙潭村
  龙潭仡佬族文化村,原名“火炭垭”,位于务川县城东部12公里处洪渡河畔,建寨已有700余年了,据专家考证,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黔北仡佬族文化保存较好的一个村寨。龙潭民族文化村既是全省20个重点保护建设村之一,也是全省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其东10里有汉唐开采珠砂遗址,北2里有大型古汉墓群,西2里有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瓮溪桥。仡佬族是世界上最
456、玛瑙村
  玛瑙村位于绥阳镇的东面,距离绥阳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共有821户,3636人,耕地面积2400亩,辖19个村民组,有有名玛瑙山古军事城堡,官田古寨旅游点。全村人民以太子参种植、养殖业为主,人均收入1800元以上。玛瑙山古军事洞堡位于凤冈县城北20公里的绥阳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2),扩建于清代咸同年间(1851—1864)。据《凤冈县志》和《钱家族谱》记载,是一处始建于南宋时期,扩建于
457、吉昌村
  我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25公里,土地面积2140亩,汉族组成,全村十四个村民组,总人口3841人,在我村范围内有种植西红柿5户,面积达10亩以上,种植大葱6户,面积18亩,有货运车辆15台,农用车辆20台,有建筑队十余个,从业人员300余人,全村以种植为主。 --人口总数:3841人 农业人口:3616人非农业人口:125人--行政区面积:2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0.0亩--
458、石板房村
  石板房村位于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大门,滇黔公路、株六复线铁路穿村而过,村后有贵黄、清黄高等级公路,是一个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文化发达的自然村,有职业技术中学一所,村小学一所,有师生员工近一千余人,全村245户,812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246人,农业人口566人,土地面积163亩,其中田92亩,地61亩,人均耕地面积0.23亩,是全镇耕地面积人均最少的一个村,改革开发以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始从事
459、鲍家屯村
  鲍屯村位于安顺城区东面,距城区22公里,全村710户,2396人,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瓮城核心保护区2.62平方公里。鲍屯村独有的古水利工程,获中国国家灌排排水委员会“水利遗产保护奖”;2010年,鲍屯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2011年,鲍屯古水利水碾坊被评为亚太遗产保护卓越奖,2012年入选世界最佳遗产协会“精英俱乐部”。安顺市西秀区鲍屯村被称为“袖珍都江堰”的古水利工程已有6
460、云山屯村
  云山屯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始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蕴涵着古老的民族文化。   西秀区历来重视做好屯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他们引进民间资本,修建了贵州屯
461、兴隆社区
  兴隆社区位于楠杆乡中心地段,是乡政府驻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点,距县城46公里,东临长远、大土湾村,南靠大龙村,西与务川县丰乐镇隔山相望,北面是本乡火石村。乡、村驻地海拔765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全村国土面积6.8平方公里,林地占5769亩,水域占218.7亩,耕地占917.04,其中田494.55亩。兴隆社区以风景名胜为主,共有楠杆花花桥与结龙桥、土家民居等3个景点,旅游前景较广
462、云舍村
  云舍村座落在锦江之源太平河流域中段的河坎谷地,是贵州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一,也是全省党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距江口县城5公里,梵净山黑湾河风景区19公里。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65亩,辖10个村民组,451户,1771人。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540公斤,人均纯收入3960元。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土家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丰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被誉为“中国
463、箱子坪村
  箱子坪村是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623102200。
464、马桑坪村
  马桑坪村是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623102200。
465、楼上村
  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始建于明弘治六年(1494年),是一座以周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整个村寨坐东北面西南,距石阡县城15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古楼、古屋、古巷、古桥、古井、古树、古墓、古书、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佛顶山下的明清古村落”。楼上村距石阡县城15公里,该村以“北斗七星”树为中心,以“北斗七星”的天枢至摇光交天权与天玑形成四个象限,划
466、葛容村
  葛容村是国荣乡政府驻地,北接寨根村,南临建英,西靠白沙镇,东楼上村,距县城14公里,全村总土地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68亩,人均8.7亩。葛容村辖10个村民小组,416户,1588人。作为国荣乡经济发展最快、人口居住最密集的村,目前村部占地280平米,内设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党建活动室等,同时于2009年建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全村党员干部的教育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葛容村主导产业以烤
467、廖家屯村
  廖家屯村位于聚凤乡东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2.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3亩,总人口1136人,农业人口1129人,非农人口7人,辖5个村民组,村委会设在廖家屯村二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油茶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963.5万元,辖区类有县级完1座,乡级旅游景点有大塘坳油茶、绿茶示范园风景。
468、瓮水屯村
  瓮水屯村位于聚凤乡南部,距聚凤乡集镇所在地8公里,全村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5亩,总人口733人,农业人口730人,非农人口3人,辖5个村民组,主要以侗族、仡佬族、汉族聚居。主要产业以烤烟、茶叶和传统种植业为主,养殖为辅,全年国民生产总值435万元,辖区内聚凤至甘溪出境通道,乡村旅游有道光13年修建的古桥遗址、佛顶山自然保护区风光和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群。
469、黄泥坳村
  黄泥坳村是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623202200。
470、公鹅坳村
  公鹅坳村位于石固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与江口县镇接壤,全村辖11个村民组,255户,127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1%,耕地面积2300亩。主要产业以传统农业、畜牧业、烤烟、茶叶为主。农业方面:水稻种植面积950亩,玉米种植面积450亩,核桃100亩,茶叶460亩。畜牧方面:现有存栏牛320头,猪430头。烤烟全村种植270亩,现已全部进入烘烤阶段。
471、大寨村
  大寨村是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0623105200。
472、百卡村
  百卡村位于巴铃镇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县城32公里,东与贞丰县,南与屯脚镇相邻,是巴铃镇较为边远的行政村。全村国土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百卡村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较高。境内多为残丘坡地,海拔在1339米—1692米之间,最高点位于村域西部山顶,海拔1692米,最低点位于西北部靠田坝方向,海拔1339米,相对高差353米。境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纪下、中统的飞仙关组、永
473、增冲村
  贵州省东南部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地处黔、湘、桂3省交界的九洞地区,全村分20多个小寨。这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由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三面绕寨,缓缓而过,寨子有如一座美丽的半岛,四周青山环抱,栋栋吊楼依山傍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似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增冲村鼓楼最有名,几乎寨寨都有鼓楼,巍然耸立在侗寨中央,极似一株大杉树,下大上小,下部为方形亭式,上部飞阁重檐,层层而上,如树干伸逸出
474、岜沙村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是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区,是中国现今唯一一支枪不离身的苗人部落后裔,它距从江县城仅7.5公里之遥。海拔550米,全村土地面积18.28平方公里,主产水稻,也产小麦、玉米等。岜沙解放前属玉堂乡第七保;一九五三年建政时属于龙江小乡;一九五六年建社时为“忠诚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七年属于丙梅片;一九五八年属于丙梅公社,名为岜沙生产队;一九八四年属于丙妹镇,名
475、银潭村
  银潭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3201200。
476、高仟村
  高仟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下江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3103200。
477、排莫村
  排莫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扬武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22636103216。
478、翁座村
  翁座村驻翁座,辖翁座、乌干两寨。2010年有279户,1200人。其中苗族1058人,侗族136人,汉族6人,分15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649亩,林地面积15051亩。海拔957米(测点:例定千秋碑)。翁座原名“翁铭”,民国时期称“翁脚”,解放后改名“翁座”。翁座大寨位于南哨乡东南部,距南哨公路约37公里,小路约30公里,寨子坐落在两条山岭之间的山谷斜坡面上,三面环山,前面是稻田,稻田下为溪谷,
479、隆里村
  隆里村位于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内。始建于唐代,是明朝的重要军事城堡。虽经历600多年风霜侵蚀和火灾的劫难,但整座城貌依然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唐朝诗人王昌龄曾经贬谪于此,隆里的龙标书院、王昌龄祠、状元桥、状元墓都是后人为纪念王昌龄而建的。隆里民族传统文化厚重而又多彩,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被视为三大民族文化瑰宝,蜚声国内外。   自此至清末,隆里这一军政建置基本不变。古之隆里,“城
480、文斗村
  文斗旧名“文堵”,苗话“冉堵”。意为座向朝上水之岭。位于清水江南岸的半山岭上,海拔650米。“前朝上水,后靠高岗。左不见水来,右不见水去,明堂开展朝对有情。”距河口乡政府驻地水路15公里,距县城水路35公里。东有乌斗溪与平略镇平敖村对应,南与本乡九佑、中仰、两村相邻,西有乌傍溪与本乡岩湾村相隔,北跨清水江与彦洞乡的黄门村遥相呼应。文斗寨分为上寨和下寨两个村,上下寨两村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只是根据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