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3]
81、金山镇
  金山镇位于南靖县东北部,总面积268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有19个村、1个居委会。祖籍金山的海外侨胞近万人,其中台湾政要萧万长先生的祖籍地就在金山镇霞涌村,两村宗亲血脉相连,一直以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往。这里地灵人杰、物华天宝,集“农业重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汽车大镇”为一体,蕴藏着无限发展潜力和商机。 金山镇四季如春,年平均温度21℃,年隆雨量1700mm,无霜期达到340天以上,发展
82、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南靖县西北部,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三团溪由南而北汇入书教溪 ,山长公路贯穿全境。元、明、清时期,梅林属居仁里梅林总,长教属长窖总。民国初期属三团区和长教区。民国32年(1943年)属长梅乡,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3名进士,22名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为第五区。1958年9月为梅林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梅林乡,1999年撤乡建镇 。设10个村(居)委会,8
83、安厚镇
  安厚镇位于平和县南部,东南与云霄县交界,西连大溪镇,北与国强乡相邻,方圆97.4平方公里。安厚原名“庵后”,因圩场设在文殊庵后面而得名。乡址设大安厚圩,海拔120米。现辖22个村委会,273个村民小组,12972户,54444人,是平和县较大的乡镇之一。境内有省办安厚农场。安厚属山区丘陵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峰为狮仔咀尖,海拔1174.7米;最低是三龙村,海拔81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
84、虹山乡
  1987年始置。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市区6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1万。辖苏山、虹山、松角山、白凤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蔬菜、水果、竹木。畜牧业有一定规模,饲养家禽、猪牛,引进塞北肉兔和南疆黄羊。.
85、马甲镇
  1971年置马甲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市中心34公里。面积114.5平方公里,人口5.1万,其中有少数民族畲族。泉(州)仙(游)公路过境。辖炉田、梧峰、祈山、二甲、西头、义山、后坂、溪林、溪北、就南、蔡内、潘内、彭殊、洋坑、梅岭、永安、杏川、马甲、新庵、新生、新建、新民、前垵2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水果、禽畜、鱼类,盛产龙眼。主要企业有鞋业、床上用品等。1
86、后龙镇
  后龙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东部。截止至2003年末,该镇总人口为人口41089人。辖12个行政村。镇0驻礁头。风景名胜有东岳庙、白石宫。  后龙镇地处湄洲湾南岸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前沿,陆域面积1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平方公里。近几年来,在做好福炼一体化、泰山石化仓储、方通石化码头、中石化输油管线泉港库区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大量安征迁工作的同时,后龙镇抢抓机遇,主动承接大工业所带来的人流、物流
87、锦尚镇
  锦尚镇位于福建省泉州湾口的突出部,是我国著名侨乡石狮市东部滨海城镇,地处闽东南经济繁荣带,1999年9月建镇,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4公里,人口2.3万人,旅居海外侨亲1万多人,地域位置独特,人文资源丰富,是石狮东部沿海一片正在崛起的热土。建镇来,锦尚镇坚持以工贸为主导,以农渔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引进了一
88、鸿山镇
  石狮市鸿山镇是1999年9月11日新建制的滨海侨乡新镇,位于石狮市东北部,镇区依山傍海,北靠石狮市海拔最高的洪厝山,东临台湾海峡。全镇面积15.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65公里,管辖11个行政村,人口数三万余人。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2.9亿元,财政总收入3998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4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20元。鸿山镇基础设施完善,依托贯穿全镇的石祥大道和4公里长的沿海繁荣大道
89、蚶江镇
  蚶江镇位于泉州湾南岸,是著名侨乡,享有“中国灯谜艺术之乡”和“北狮王之乡”之称。土地面积38.4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7公里,耕地2万亩,人口5万多人,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胞3万多人。蚶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海滨风光旖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上航标”宋代六胜塔和唐代林銮渡。宋元时期,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石
90、宝盖镇
  宝盖镇是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石狮市的重镇之一,与台湾隔海相望,拥有闻名中外的宝盖山——万寿塔(俗称姑嫂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镇土地面积26平方公理,常住人口3.5万人,港澳台及海外侨胞2万多人,外来人口4.5万人,下辖20个行政村(居)。1993年建镇以来,在各级党委0的领导下,在宝盖镇人民的努力下,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显出四大优势:一是区域优势。宝盖镇北邻“中国休闲西裤名镇——蚶江
91、永宁镇
  永宁镇,为石狮市东南部的著名滨海侨乡,位于闽东南泉州湾与围头湾中部的深沪湾北畔,与台湾隔海相望。距石狮中心市区8公里,北与本市蚶江镇、锦尚镇接壤,南邻晋江市龙湖镇,东距台湾台中港130海里。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6万人,海外及台、港、澳永宁籍侨亲5万多人。下辖21个行政村(居)委会。永宁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911-
92、深沪镇
  晋江市辖镇。唐称壁山里,宋称弦歌里,元称深沪。1958年属金井公社,1966年置深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东南沿海突出部,面积33平方公里,人口4.8万。深沪港,有集装箱码头。辖港阜、壁山、南春、东垵、后山、狮峰、金屿7个居委会及首峰、群峰、华峰、东华、华山、浔光、华海、坑边、东山、柳山、运伙、科任12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针织漂染、服装鞋帽、五金塑料、电器装配、机械配件、冷冻加工、建筑材料
93、池店镇
  晋江市辖镇。1952年属涵坂乡,1958年属苏厝公社,1961年析置池店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晋江下游南岸,市境北部。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5.2万。324国道、306省道、福厦高速公路过境。辖池店、浯潭、新店、钱头、洋茂、赤塘、霞福、溜石、溪头、古福、东山、大洲、华州、霞美、清磎、柴塔、御辇、唐厝、旧铺、茂厝、屿崆、营边、仕春、潘湖24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鞋、陶瓷、建材、家
94、西滨镇
  【自然地理】 西滨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靠军垦农场,南邻新塘街道、石狮,西面、北面接陈埭镇。西滨全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发达,农业耕作条件优越,主要种植水稻。沟、渠、路、林配置网络化。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精品袖珍镇”。【历史沿革】西滨镇历史相对较短。现有地域为陈埭西滨林氏华侨在解放前围海造田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收归国有,并开始编场。50年代,农
95、内坑镇
  晋江市辖镇。1961年置内坑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6.1万。通公路。辖潘厝、山头、湖内、后山、宅内、古山、东宅、下村、土安、黎山、吕厝、葛州、砌坑、柑市、下尾、上方、亭顶、前洪、白安、加塘、后坑、东村、坑尾、深圳、长坡、内山尾、内湖、黄塘28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糖、建材、制鞋、农机、榨油、食品、粮食加工。农业主产红薯、水稻、大小麦、甘蔗、花生。为
96、省新镇
  省新镇位于南安市郊西北侧,南金公路贯穿全境,建设中的泉三高速公路将在本镇设立互通口,交通十分便捷。辖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地形为丘陵地带,平均海拔44.9米以上,年平均气温20.8℃,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有闻名海内外的“林路厝”。2002年10月,被中国名优特产品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日用品生产基地”。几年来先后荣获省级“三挂钩”、“预备役”先进单位、泉州市文明乡镇、双拥模范镇、科普
97、梅山镇
  梅山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中心位置,境内有大小杨梅山脉,全镇面积59平方公里,四周峰峦环绕,形成碟形内陆小盆地,交通十分便捷,省道307线贯穿全境,又新辟省道307复线梅山段(后洲-----芸美),半小时内均可达泉州、南安等地。梅山镇耕地面积18588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地瓜等。全镇山地面积3.68万亩,拥有林业用地面积3.3万亩,林木蓄积量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1%。西北境边有泉州
98、仑苍镇
  仑苍镇面积4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位于南安市的西部,晋江西溪中游,西同安溪县接壤,省道308线、漳泉肖铁路贯穿全镇。仑苍镇开发于晋代,唐朝时期,仑苍的人文、经济已经比较繁荣了。宋朝年间,凭借着晋江西溪的优越条件,积极发展河运生产,并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民国初期,大宇已经有集市,设墟埔进行集市贸易。又以大宇乡为中心置廿六都。1928年,正式启用仑苍地名。1985年2月改仑苍乡为仑苍镇。2
99、罗东镇
  罗东镇位于东经118。30,,北纬26。10,,东接洪梅镇,南邻梅山镇,西毗九都镇,北与乐峰镇交界,面积60.6km2,总人口5.6万人,汉族,主要以黄氏、刘氏为主,还有侯、陈、赵、傅氏等,海外侨亲及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全镇辖振兴、罗溪、蔡厝、山坂、埔心、霞山、荆坑、高塘、潭溪、维新、新明、罗东12个行政村。罗东开发于晋代,唐时分罗溪、埔头心二个乡社。宋代分属于德教乡嘉禾里、趋仁里、崇仁里和怀
100、眉山乡
  眉山乡位于南安市西北部,面积53.8km,辖有三凌、高田、太山、天山、小眉、外寨、前进、大眉、田内、观音、南湖、山后、观山1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海外侨亲近万人,2005年出生率8.91‰ ,计生率94%.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2004年度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工农业总产值0.422亿元,(其中工业0.071亿元,农业0.351亿元),人均纯收入4989元,工商税收59.4万元,用电量228
101、英都镇
  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57051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卫生乡镇,又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乡。2006年,全镇实现工商税收入库1784.64万元、比增14.7%(其中国税入库964.6万元、比增5.3%,地税入库820.04万元、比增28.1%,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123
102、蓬华镇
  南安茶乡蓬华镇位于南安市西北隅,天柱山西麓,东与诗山镇接壤,西南与安溪县毗连,北同永春县相邻,地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市)交界处。全镇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94亩,山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地理分布由海拔300多米到1000多米。人口23670多人,均为汉族,姓氏以郭、洪、苏、黄为主,旅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蓬华镇是典型山区、著名侨区。近年来,蓬华立足山区实际,发挥侨的优势,积极
103、九都镇
  九都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面积102平方公里,北连永春县,离省道305线10公里,至南安38公里。九都镇境内多山,四季分明,常年温和,夏长少酷暑,冬短无严寒,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九都历史悠久,早在西晋丰年,中原动荡,晋人南迁,溯晋江而上,于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曾是南安八大重镇之一。1972年,应国家建设需要,在九都境内蓄水建成山美水库,两万余九都人民先后移民至长泰、同安等九县一
104、螺城镇
  惠安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设城关镇,后并入红旗公社,1962年复置城关镇,1981年更名螺城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新霞、霞东、霞张、前型、南洲、梅山、王孙、溪南8个村委会和西北、北关、中新、东南、东关5个居委会。主要企业有商贸、运输、建筑、建材、铝加工和饮食等业。农业主产小麦、花生、红薯。名胜古迹有宋代的科山寺和后梁的平山寺。.
105、小岞镇
  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超先公社净峰管区,1961年改小脇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沿海突出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2.9万。惠脇公路过境。辖前群、前峰、前海、后内、螺山、新桥、东山、南赛东村、南寨西村9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商贸、建筑、运输、造船、制盐、饮食服务、石材等业。农业主产花生、红薯、小麦,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比较发达。宋朝参加政事李文会为此地人。.
106、黄塘镇
  惠安县辖镇。1958年置东红公社,1961年更名黄塘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92公里。面积154平方公里,人口6.8万。惠崇二级公路、福厦高速公路过境。辖黄塘、半岭、官溪、尾山、蓝田、龙石、紫山、光山、赤涂、下墓、坝下、南安、尾园、后垵、美仁、松溪、苏塘、下坂、林口、石马、前郭、后郭、虎窟、后店、尾园、坝岭、埔兜、省吟、后狮、谢厝、接待、碧岭、亭林33个村委会。主
107、虎邱镇
  虎邱镇位于安溪县西南部,拥有山地面积15.7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茶园面积1.2万亩,是安溪县茶叶主产区之一,也是乌龙茶“黄金桂”、“佛手茶”的发源地;茶苗繁育、茶叶加工、茶叶机械制造等行业初具规模。2002年底,全镇人口50310人。2001~2002年,虎邱镇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社会事业迈上新的台阶。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015万元,工业总产值198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
108、参内镇
  2001~2002年,参内乡以招商引资、工业区开发建设、发展基础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全乡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两年来,全乡共引办企业26家,新增注册资金738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1个,投入资金580多万元。2002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03亿元,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3.47亿元,完成乡财政收入6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8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3.2%、23.9%、89
109、凤城镇
  位于连江县城关,古称温麻屯,是连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七街四村,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2303亩,人口4.79万。距省会福州48公里,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筹建中的福温铁路贯穿境内。已形成以商贸业、房地产业、食品加工、工艺品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三纵四横”主干道路网基本形成,新开辟了百凤、丹凤、江滨等高档住宅新区,实施“亮、洁、绿”工程,县城综合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3年,完
110、尚卿乡
  安溪县辖乡。1965年置尚卿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52公里。面积1164平方公里,人口38万。通公路。辖翰卿、科洋、科山、科名、黄岭、青洋、银坑、中山、灶美、翰苑、新楼、尤俊、福林、灶坑、中兴、后福、园德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粮食、茶叶、水果。矿藏有石墨、石灰石。主要企业有竹藤编织和水电站。特产竹藤工艺产品。境内有百丈磜瀑布,悬崖飞瀑,十分壮观。.
111、西坪镇
  西坪镇,是中国、世界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的发源地,蜚声中外的乌龙茶之乡,闽南乌龙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安溪县乡镇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之一。早在清朝时期就是远近闻名的茶市和商品交易市场,被誉为“西坪墟”(集市)。西坪,古称栖鹏,寓大鹏在此栖息之意,后谐音而改之。西坪镇地处安溪县中南部,戴云山南麓,位于东经117°50′~117°59′,北纬24°56′~25°01′,东南同虎邱镇接壤,西与芦田镇毗邻,
112、龙涓乡
  龙涓乡位于安溪西南边陲,与华安、长泰二县接壤,全乡面积372.92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人口7万人,是安溪重点侨乡之一,拥有旅外乡亲6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广大爱国侨胞、港澳台同胞踊跃捐建公益事业,为家乡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龙涓人民立足乡情,发挥山多地广和传统的种养加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茶果、林竹、食用菌、畜牧等生产,初步形成
113、石鼓镇
  永春石鼓镇位于永春县城西郊,全镇设13个行政村,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多人。省道三郊线、305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地理、自然条件比较优越,是永春主要的侨乡之一。  近年来,石鼓镇党委、政府从本镇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科教兴农、以工富镇,搞活流通,协调发展的目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今石鼓镇已成为永春的经济重镇、省级科技示范乡
114、桃城镇
  永春古称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请升为州,辖德化、大田二县。背依巍峨大鹏山,面临悠悠桃溪水的县城因此博得桃城的美称,又叫州内。宋至清,先后分属集庆乡迎福里十三都、和风里二十五都、善政乡昭善里十四都、清白里十九都,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先后划为桃安乡、合作乡、桃城镇、桃源镇、福阳乡。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先后为第四区、第七区、县直辖乡、城关区、城关镇,部分村曾属东平乡、化龙乡。19
115、坑仔口镇
  坑仔口镇地处永春西部的天湖山麓,距县城40公里,东经118°,北纬25°25′,东连锦斗、玉斗,西与横口乡相接,北与桂洋乡、下洋镇毗邻,南与安溪县剑斗镇相接嚷,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6589人。现设8个村委会,省属167化工厂、县办清溪坂电站、玉坑变电站、县农场洞口作业区驻在境内。此外,银行、地税、国税、工商、电讯、邮政、交管、派出所、供电所以及其他基层所站、服务机构配置完整。199
116、外山乡
  永春县辖乡。1961年置外山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35.3平方公里,人口0.6万。辖墘溪、云峰、草洋、福溪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柑橘、酸梅。.
117、蓬壶镇
  蓬壶镇位于永春中部,素有永春的“次中心”之称,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与商贸重镇。蓬壶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像一片湖泊,故早称毗壶、肥湖。因其山青水秀、风光如画、民风淳良,酷似蓬莱仙境而得名蓬壶。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总人口 66500人,辖有22个行政村,1个场,泉德线、福三线两条省道交汇贯穿境内,有“三通万里金三角”之誉。  改革开放以来,蓬壶镇充分发挥地域、人文、侨台和资源优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
118、桂洋镇
  桂洋镇位于晋江上游永春县西北部,距县城46公里,辖区面积78.25平方公里,人口13889人,耕地9466亩。全镇辖桂洋、文太、壶永、岐山、茂春、金沙、库湖、新岭等8个村委会,分66个自然村落92个村民小组。三明至泉州公路横贯全镇四个行政村,距漳(州)泉(州)铁路下洋火车站12公里。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移动电话。镇村企业包括造纸、电力、煤矿、铅锌矿、瓷土矿、石材、矿产精选厂、农副产品加
119、东关镇
  东关镇地处永春县东南部,原系省属北硿华侨茶果场,1998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并划入东平镇东关、溪南、东美、美升、外碧5个村组建而成。全镇总面积59.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4.18万亩,耕地5000亩,辖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其中两个少数民族村,共有3892户,人口1.44万人,其中归侨、侨眷2616人,回族556人,畲族326人。  农业开发起步较早。粮食总产量3696吨,山地综合开
120、湖洋镇
  湖洋镇地处永春县东北部,与德化、仙游两县交接。全镇面积143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4.2万人。湖洋镇位于永春县东北部,西南距县城24千米。人口41948人(2003年末)。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溪口。永仙公路过境。古迹有鼎仙岩和明朝状元庄际昌府第旧址。历史沿革1958年置湖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吴岭、上坂、龙山、溪西、溪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