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全国重点镇[2]
21、木洞镇
  巴南区木洞镇历史悠久,普子岩长江水文标记记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明清两代商贾云集,产品集散交易的有名古镇。全镇辖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城镇建筑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居住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30%。全镇辖有3个社区,28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43924人,耕地面积44422亩。木洞人杰地灵。原国民革命-秘书长杨沧白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第一位杰出的女大使丁雪松、原任
22、东温泉镇
  地处巴南区东部,巴南旅游双环线上。2001年7月,乡镇建制调整后由原来东泉、五布镇、天赐镇、清和乡合并而成。东与南川市白沙镇接壤,南与石龙镇、姜家镇为邻,西连二圣镇,北接木洞、丰盛镇。幅员面积12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862亩,其中田25376亩。镇政府所在地距重庆市区50余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3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869户,总人口37856人,其中农业人口35188
23、接龙镇
  接龙镇位于巴南区东南部,距重庆市中心5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88。1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6.3万人。镇域自然植被保护完好,平均海拔550米,最高海拔950米,有耕地7.7万亩,林地10万亩。镇内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灰石、石英沙等储藏量大,具有较好的开采价值。系重庆市命名的“优秀绿化小城镇”,“民间吹打乐之乡”。近年来,接龙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
24、石会镇
  位于黔江区西部,与彭水县接壤,素有黔江“西大门”之称。闻名周边的武陵仙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境内。全镇辖3个社区6个村65个村(居)民小组,6343户,21651人,其中农业人口20400人,劳动力13772人,幅员面积12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0330亩。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产实现7951万元,人均纯收入1672元。全镇现有医院1所,中学1所,小学17所集镇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
25、马喇镇
  马喇镇地处黔江区东南部,幅员面积91平方公里,辖7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有5110户18026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7.1%,农民年纯收入1565元,耕地面积15082亩,森林覆盖率达39%,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通电、通路。距黔江城区42公里。马喇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基本均为沙壤土质,土壤肥沃、矿产丰富,海拔600——1500米不等,政府驻地莲花居委东西两山高耸,南北中间呈丘
26、濯水镇
  黔江区濯水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黔江县城32公里,蒲花河、乌江支流阿蓬江穿越腹心,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境,伍佛岭山脉和麒麟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一江一河一线两山”地形地貌。濯水镇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2935亩,全镇总人口27055人,城镇常住人口8930人,城镇面积1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2002年GDP收入1.3亿元,是重
27、长寿湖镇
  长寿湖镇地处长寿区东北角,位于龙溪河流域中下游的长寿湖畔,距长寿主城区28公里,距重庆主城区100公里。长寿湖镇现辖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111个村民组,幅员面积104.53平方公里,有14605户,现有人口51824人,其中农业人口45306人。长寿湖镇因美丽的长寿湖而得名。辖区长寿湖水面面积3万余亩,占长寿湖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要将长寿湖风景区建设成为蜚声中
28、云台镇
  位于长寿区北部,距区府35KM,距重庆主城区100KM。场镇位于东经107.11,北纬30.07,属三级台地浅丘区,处于明月山支脉的东南翼。斜谷宽阔、土地肥沃,海拔305—1009米,幅员面积87.32KM2。常年最高温度40.5℃,最低温度零下1—2℃,日照119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67.7㎜,相对湿度79.9%,无霜期335天。光照丰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耕地面积
29、葛兰镇
  葛兰镇地处长寿区腹心,渝东地区交通要冲,渝万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是市级示范小城镇,重庆市的首批启动中心镇和全市百个中心商贸镇。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 辖25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45000人。 2002年实现GDP2.9亿元,财税总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分配收入2600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工业基础比较雄厚。镇有乡镇企业53个,其中工业企业52个(2002年
30、石蟆镇
  石蟆镇地处重庆江津市西部,渝、川、黔三省(市)结合部,距重庆市区120余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02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行政村,10.1万人,城镇居民1.3万人。全镇地貌为平坝兼浅丘类型,海拔190­—420米之间,地处长江河谷性气候区,区域内雨量充沛,年降雨1200毫米,气候温和,无霜期达340天,年平均气温18℃。石蟆镇是重庆市首批试点小城镇,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优秀绿化小
31、白沙镇
  白沙,西距江津45公里,素为江津西部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及黔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等美称。抗战期间以“大后方”而人文荟萃,解放初期曾6年作为江津县政府所在地。厚重的文化积淀与丰富的物质资源,孕育出她特有的风采和魅力。镇,是千年古镇;城,是巴渝名城。在237平方公里钟灵毓秀的大地上,生活着勤劳智慧的14万沙城儿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历次撤并建,2004年5月建制调整后
32、李市镇
  李市镇地处重庆江津市腹心地带,距市区28公里。幅员面积1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总人口8.7万人,辖18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城区已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已达1.8万人。江津市主骨架公路——渝(重庆)东(东胜)、白(白沙)西(西湖)公路呈“十”字形交汇于政府驻地,连接着重庆綦江、四川合江、贵州习水和包括江津市国家级重点名胜区四面山在内的渝、川、
33、钱塘镇
  钱塘镇地处合川市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和商贸重镇,进入了重庆市“百镇工程”,是合川市规划建设的三个小城市之一。全镇幅员面积134.15平方公里,辖36个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92898人,城镇常驻人口18000人。200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21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元。2004年全镇获合川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钱塘镇牢固树立“工业支撑”和“无工不富”的观念,按照“立足镇情、优化条
34、太和镇
  太和镇幅员面积193.35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302个社,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0858人。全镇共有镇属学校6所,共有在职教师257人,1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69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36689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12733万元;全镇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98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8元。全年地方预算财政收入760.2万元。2004年,太和镇全力推进蚕桑、蔬菜、
35、三汇镇
  三汇镇位于忠县城西北部,与官坝镇、白石镇、永丰镇、黄金镇接壤。气候产值  距县城38公里,幅原面积101平方公里,现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125个村(居)民小组,11584户,38278人,耕地面积38220亩。境内最高海拔704.1米,最低海拔212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如今,全镇以优质粮油、蚕桑、花椒、畜禽、平柚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以大米加工厂、缫丝厂、红岩砖厂等为骨干的个私经济逐步
36、朱沱镇
  永川区朱沱镇,古称汉东,曾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设县,为县衙所在地。朱沱镇是永川区第一大镇,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的试点小城镇、百个经济强镇、重点商贸示范集镇和龙眼特色镇,是永川区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港口小城市。幅员面积128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2.3平方公里。总人口8.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万人。全镇辖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朱沱位于永川南部长江之滨,水陆交通便捷。历为永、泸、合、津四县
37、来苏镇
  来苏镇位于重庆永川市西南部,东接南大街办事处,南邻吉安镇和泸县毗卢镇,西与宝峰镇接壤,北与青峰镇交界。幅员面积9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余人。全镇辖13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人文自然景观丰富,交通便捷。来苏场建于宋朝,距永川市城区15公里,历史悠久,相传因大文豪苏东坡游经此地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有古“昌州八景”之一的梳妆台、“永川水缸”之称的关门山水库、造型宏伟的革命水库、重庆唯一保存完好
38、三教镇
  三教镇因古时同一庙供俸“儒、佛、道”三教塑像而得名,是重庆市确定的中心镇、百强镇、商贸流通镇,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重点镇称号。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全镇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完成GDP5.8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15.18亿元,农业总产值3.4亿元,工业总产值11.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69元。区位优势明显。三教是永川北大门,处于永川、大足、铜梁
39、南平镇
  平镇地处重庆市渝西经济走廊,占据重庆主城进入南川的东南门,周边比邻万盛区景星乡、丛林镇、南川区石莲乡、神童镇、兴隆镇、金山镇、南城街道办事处,距南川区中心16公里,距綦万高速路出口19公里,是南川区与万盛区的中转站。全镇幅员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35亩,城镇已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村、1个居委会、155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36510人.全镇有苗族、土家
40、大观镇
  重庆南川市大观镇位于南川市西北部,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全镇所辖15个村,1个居委会,26000人,海拔高度740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到37.8%,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大观镇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利。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5亿元,粮食总产量1.5万吨,其中“大观茶叶”、“大观土鸭”、“大观油米”享誉重庆市场,素有“粮仓”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