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阜南县 | 隶属:阜阳市 |
行政代码:341225 | 身份证前6位:341225 |
长途区号:0558 | 邮政编码:236000 |
车牌号码:皖K | 行政级别:县 |
人口数量:约155.3万人 | 人口密度:878人/km2 |
辖区面积:1768平方公里 |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左岸,黄淮平原南端,辖29个乡镇,国土面积176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耕地154万亩,可开发水面近17万亩,人口155.3万。
阜南县全境为淮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海拔高度在20米--34米之间,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全县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C左右,年均降水量900mm左右,日照时数2252.5小时,无霜期222天。境内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各类农作物和种植物生长,物产丰富,素有“名优特产县”、“天然资源库”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棉花、黄牛、生猪、山羊、柳编、油料、禽蛋、水产品及辣椒、蔬菜生产基地县。水产养殖、立体种植等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阜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三国名将吕蒙、解放军著名将领聂鹤亭将军的故乡。曾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龙虎尊”等一批国家级文物。建县以来,经过50余年建设,先后建成了酿酒、粮食加工、建材、化工、纺织、制革、柳编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名优土特产品种类繁多,质优量大,小杂粮、脱水蔬菜、皮革、兔毛、柳编制品、黑陶等享誉海内外,出口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阜南商贸发达,市场繁荣,流通体系健全,已建成各类市场50余个。县城富陂商城、地城黄牛市场、焦陂山羊市场、三塔禽蛋市场、黄岗柳编市场、会龙蔬菜市场、皖阜兔毛市场,皖北建材大市场、皖西北农副产品物流大市场、王家坝黄砂市场等辐射省内外,是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阜南区位独特,位居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的衔接带,是华东经济圈与京九经济带和陇海经济带的交汇区,被专家喻为京九经济带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成为内陆走向沿海、沿海伸进内陆的桥头堡,有着承东接西、呼南应北的集聚吸纳功能,是商贾云集,商家必争之地。
阜南交通便捷,依托阜阳市,已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县城距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仅36公里,京九铁路贯穿县境并在该县设客货站两个。距全国六大编组站之一的阜阳站36公里,也是京九线上自动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编组站,沿京九铁路可南下北上,乘火车13小时到北京,20小时到深圳。通过漯阜线、阜淮线可东进西出,濉阜线、漯阜线、阜淮线沟通陇海线、京沪线、京广线,形成八线引进五路交汇的铁路网。距阜阳机场仅20分钟车程。4C级阜阳民航机场可起落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合肥、北京、上海等航线。105国道、 S202线、S328线省道在县城交汇,贯穿该县东西、南北,四通八达。境内淮河、洪河流经东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网络,沿淮河可南下长江,北上京杭运河,东达黄海。
阜南投资环境优越,城市功能齐全。近几年来,阜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水、电、路、气、桥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全县通车总里程1400余公里,县乡道路晴雨畅通。高标准、现代化的主干道和一座座标志性建筑展示了阜南形象,宽畅的广场,开放式游园,环境优美的小区使阜南面貌焕然一新。邮政电信业飞速发展,电话、多媒体通讯、网络服务等业务覆盖城乡。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位于全市前列。
金融保险业务日见活跃,宾馆酒店布局合理,富丽堂皇,为海内外客商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三星级的南山宾馆接待过-、-、-、-、-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名扬国内外。阜阳海关、商检、口岸的建成为我县融入世界构筑了新的平台。
阜南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廉,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好,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也相对较低,投资阜南的综合成本仅相当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在阜南投资办厂产品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优越的环境,使阜南得天时,占地利,政通人和,有着发展的大好机遇。阜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开拓进取,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制定了适合我县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制定投资优惠政策,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为海内外客商来阜投资创造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吸引了美国RNG公司、香港道济公司、中粮集团、江苏大亚集团、武汉三源公司等一批外资和内联企业落户阜南,并呈现勃勃生机,使得2000年以来,我县招商引资连续实现逐年递增目标,位列全市招商引资先进行列。
阜南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发扬与时俱进精神,抓住改革开放及入世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接,变资源及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实现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顽强拼搏。
南部多种植水稻,北部多种植小麦,大豆,花生,地瓜,玉米等农作物;
古代曾有富坡城,鹿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