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银区 | 隶属:白银市 |
行政代码:620402 | 身份证前6位:620402 |
长途区号:0943 | 邮政编码:730900 |
车牌号码:甘D | 行政级别:市辖区 |
人口数量:约27.78万人 | 人口密度:202人/km2 |
辖区面积:1372平方公里 |
白银市白银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腹地,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以“铜城”闻名遐迩。区域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现辖强湾、武川2乡、王岘、四龙、水川3镇和人民路、公园路、工农路、四龙路、纺织路5街道,有45个行政村,31个社区,总人口27.78万人。
辖区内大中型企业20多家,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30多万吨,占全省的一半左右。银光化学工业公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TDI生产厂家,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甘肃稀土公司年产氯化稀土近3万吨,居亚洲之首。特别是2002年7月开发建设的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已入驻26个项目(包括4个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国家发改委示范工程项目),其中白银扎布耶锂业的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和碳酸锂纯度99.4%的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空白,北专家称为我国锂工业的希望。目前,产业园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及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加工制造业等五大产业群。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正在成为中科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对外开放的模范窗口,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经济社会
近年来,白银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技兴业、工业立区,服务城市、致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壮大园区经济,培育特色经济,主攻民营经济,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城乡融合度,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惠及改革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力争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上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区域中心城市。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技兴业、工业立区,服务城市、致富农村,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白银;以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为载体,发挥科技优势,培育接续产业,努力推进城市经济转型;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提升工业,优化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城乡联动、产业联动、内外联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对接大兰州,融入都市圈,努力把白银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区域中心城市。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现代城市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多元化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并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24亿元以上;大口径预算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超过1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超过4686元。
观光旅游
白银区位于古丝绸之路的黄河之滨,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黄河品牌旅游。。在境内长达40公里的黄河沿线上,黄河风情、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旅游景点星罗棋布。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水川镇大峡沿黄风景旅游区(有十几个景点)、大峡库区、大峡电厂(爱国主义基地)、水川重坪园艺场农业观光、四龙北坪农业观光、四龙剪金山,四龙度假村、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人民广场等。进一步开发的景点有四龙黄河航运码头,配套乌金峡水电站建设旅游景点,白银公司露天矿爆破奇观(拟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川乡红砂岘西路红军战役红色遗址等与之相连的其他景点。
农业发展
力足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加快主导产业开发建设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突出建好“两个园区”,舞好“四个龙头”,形成了以日光温室蔬菜和果品为主,肉、蛋、奶和种子、花卉等多业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新格局。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水川重坪、四龙北坪两个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重坪园区先后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坪园区建成反季节果品基地420亩,引进的油桃、李子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以重坪和北坪为龙头,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全区日光温室面积达到2.14万亩,蔬菜总面积达到2.74万亩,总产量达到1.70亿公斤。总收入1.27亿元,仅此一项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上。以白银雨润公司和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辐射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576万公斤;以双牛乳业公司为龙头,建设水川蒋家湾和王岘奶牛养殖基地,奶产量达到280万公斤;以金穗种业为龙头,建成玉米制种基地1820亩。农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4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0亿元,年均增长7.98%。
自然地理
白银区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西部,黄河上游中段,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6°14′38″至36°47′29″、东经103°54′24″至104°24′55″之间。西与兰州市皋兰县接壤;南临黄河,与榆中县青城乡及靖远县平堡乡隔河相望;东与靖远县刘川乡毗邻;北与景泰县中泉乡为界。辖区东西长约47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形总趁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46.5米。
银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干旱多风,降雨稀少。多年平均气温8.07℃,日极端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6℃。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蒸发量1997.1毫米。太阳年均辐射量141千卡/平方厘米。累年平均大风日数51.6天。年均无霜期183.8天。
白银区是汉族聚居、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有汉、回、满、蒙、土家、苗等22个民族,总人口27.7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92万人,农村人口6.86万人。除汉族以外的21个少数民族人口4817人 ,占全区总人口的1.73%。区内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个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国际性的宗教。
境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锰和石灰石、石英石、长石、芒硝、沸石、麦饭石等30多种。凤凰山有色金属开采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600年前的明代,白银厂采矿工人最多时达3000多人,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这个响亮的名字,那时已传遍整个西北。
白银区水电资源充足。黄河流经境内38公里,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黄河"小三峡"工程进展顺利,其中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大峡水电总厂建成并网发电。
白银区交通极为便利。南邻兰州,北通宁夏、内蒙,西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东连陇东。包兰铁路贯穿境内,3条国家级公路、2条省级公路和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白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距兰州中川机场仅70公里。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白银区上榜。
2020年8月24日,农业农村部推选白银区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6月,白银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