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陂镇 | 隶属:大埔县 |
行政代码:441422124 | 身份证前6位:441422 |
长途区号:0753 | 邮政编码:514000 |
车牌号码:粤M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8.3万人 | 人口密度:103人/km2 |
辖区面积:809.6平方公里 |
高陂镇位于大埔县南部,地处韩江中游,是大埔县三大镇之一,也是省定首批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和陶瓷科技创新专业镇。东连平原、光德两镇;西滨韩江与古野镇隔江相望;北接湖寮、-两镇;南邻桃源镇和丰顺县潭江镇。总面积809.6平方公里,辖36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共有人口8.3万人,属汉族,讲客家方言。
据载,明嘉靖以前,有一水源远至20余里,源有白芒畲(今桃源镇与丰顺县边境),经桃源流至九龙湾入韩江,溉田200多亩。其水源高处筑陂圳叫高陂,受这高陂水灌溉田的村寨就叫高陂村(见明、清《大埔县志》)民国《大埔县志》载;高陂圩在韩江东岸,老圩原在高陂寨(今高陂中学校舍旁),清乾隆三十年移此,初称乌槎圩,惟各乡出入市者因习惯多呼旧名,古仍称高陂。民国时期设高陂区署,建国后设区人民政府管辖十三乡,1958年撤区政府改为公社,1981年撤公社改为高陂镇和高陂区,1985年镇区合并为高陂镇至现在。韩江自北入境,先后纳赤山溪、合溪水,延至黄竹居,经丰顺达潮洲。境域状,属河畔低丘陵坡起,镇府驻地在石壁潭,距县城直线18公里,公路里程49公里。全镇有山地面积27万亩,耕地面积2.27万亩。至2000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为230C,最低气温-40C,平均日照数1720小时。
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甘薯、木薯等。1979年,全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万亩,总产386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 1125万元,年人均收入58.2元。1990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2万亩,总产量达499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151.4万元,年人均收入581元。1994年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登上亿元台阶,2000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8万亩,总产量715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24亿元,农村年人均收入3675元。
高陂街道市区有200多年历史,1931年施行市政建设后,统一店面、骑楼、柱式均以“高”字结构,市容整齐。1984年首次对圩镇进行统一规划建设,1992年再次调整城镇规划。2000年有街道15条总长5600米面积达52000平方米,已铺筑上水泥路面。城区内有镇政府大楼、花园宾馆、高陂中学、中心小学、高富大厦、国税、工商办公大楼等象征城镇新貌的标志性建筑。.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大埔高陂党溪村。“中翰第”,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平房砖瓦结构,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公元1884年建造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为李光耀的堂弟李奋森一……详情>>
位于高陂镇银滩村的田家炳祖居拱辰楼是大埔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梅州市学生德育基地。拱辰楼不大,它坐西南向东北,文静地端坐在那里,像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背后是一座山势略显……详情>>
武颂庐,系民国安东省代主席赵公武的故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高陂镇古野村,广东第二大江韩江从这里流过。该建筑坐北向南,建于1947年。武颂庐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