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银杏沱村 | 隶属:茅坪镇 |
行政代码:420527101202 | 身份证前6位:420527 |
长途区号:0717 | 邮政编码:443000 |
车牌号码:鄂E | 行政级别:村 |
茅坪镇银杏沱村,位于334省道沿线,村委会驻地银杏沱二组游家大屋,距县城5公里,因村处长江边的一个沱里,生长一棵上百年的银杏树,故名。村东临滨湖居委会,西与松树坳村接壤,南与长岭村、金缸城村相邻,北至长江边。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被誉为三峡“坝上库首第一村”。
20世纪60至70年代称沿江大队和群联大队,1984年后改称银杏沱村和曲溪村(因地处一条弯曲的小溪河畔,故名),2000年10月,银杏沱村与曲溪村合并,称为银杏沱村。现辖有5个村民小组,1185户,总人口3099人。
全村国土面积8.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7公顷,林地256公顷。森林覆盖率30.5%。
三峡工程兴建以来,银杏沱村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游客关注,先后有-、-、李鹏、-、-、-、-、李源潮等1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视察,此后每年接待中外党政代表团、专家学者及各种旅游考察团20000人次以上。
(二)现状
1997年,随着三峡工程移民搬迁的正式启动,银杏沱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入移民搬迁,先后在175米水位线上进行村庄规划。截止2002年移民搬迁结束共有175米水位线下移民户1839人,后靠安置1235人,外迁出县安置604人。
1994年9月,修建第一条公路滨珠公路,该公路现已纳入334省道统一管理。2004年6月,修建第一条村级水泥路。现有村级公路25.3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里程21.8公里。银杏沱村是黄金水道上的主要港湾之一,随着区位优势和外资企业的不断进驻,兴建了长航港务局码头、航道码头、福广综合码头、中石化长燃码头、三峡通航管理局码头、七一〇码头、银杏沱港埠公司码头,正在兴建的有物流园货物间杂深水等码头以及银杏沱客运渡口。
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现建成堰塘1口,蓄水300立方米;干支渠1条,位于该村五组,总长3千米;农田灌溉面积14公顷,有效灌溉率达24.3%。公共蓄水池30口,可蓄水2060立方米。2002年6月,开始建公用供水管道(自来水),现有公用管道13千米。
1998年三峡移民后开通电话,同年开通宽带和有线电视,电视覆盖率达95%。1978年,建成曲溪水电站,装机26千瓦,年发电64000度。1980年,建成银杏沱水电站,装机18千瓦。1998年,示范居民点的百姓利用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等建沼气池30多个,现建有沼气池118个。同年,该居民点的百姓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有950多户。
2013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64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9元。经济以港口物流、二三产业服务配套发展为主、农业为辅的现代经济为主线,现主要农作物有茶叶、柑桔、蔬菜等,有大中小企业16个,主要产品有“欲品思”茶叶,“玉米浆”饮料等。2010年以来,投资近80亿元、占地3平方公里的三峡翻坝物流产业园正在建设当中。
(三)地方特色
银杏沱村的彩莲船、舞龙、舞狮等民间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并传承至今,村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排了文艺节目,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新建的三峡移民文化中心,总占地6568平方米,建筑面积3633.4平方米,是一个集移民生活展示、移民文艺表演、移民教育培训、移民群众健身、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规划建筑群。
银杏沱村传统的生活习俗有五月五过端阳划龙船吃粽子、七月十三过月半、杀年猪请客等;移民初期,银杏沱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共有新房220幢, 村民居住环境大步提升;现今,随着三峡翻坝物流园的兴建,部分村民再次搬迁至翻坝物流园安置小区——银杏花园,并实现了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人居环境再次提升。
三峡移民之后,村内大部分土地被淹没,为解决人多地少的困难,多次聘请国内外农业专家,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行指导,引进有武汉洪山菜苔、甜玉米、日本甜柿、美国布郞李、红心柚等产品,经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银杏沱村区位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域内有文化遗址两处,黄土嘴遗址、王家湾遗址,均位于村内1组。随着世纪三峡工程的完建,银杏沱日渐发展为三峡库区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四)远景规划
银杏沱村将立足于本土文化,紧抓项目建设发展机遇,根据县域经济发展“两园三区”的宏伟蓝图,在提升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我村将完善银杏花园内群众文化健身、精神文明创建为起点,同时做好三峡移民文化中心的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发展成为三峡库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一个亮点。
银杏沱村附近有九畹溪漂流探险旅游区等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