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周里村 | 隶属:秣陵街道 |
行政代码:320115002 | 身份证前6位:320115 |
长途区号:025 | 邮政编码:210000 |
车牌号码:苏A | 行政级别:村 |
周里村位于街道南部,东与禄口街道马铺社区隔秦淮河相望,南与禄口街道陆岗社区以杨桥为界,西隔南旺圩沟与凤凰村相邻,北与西旺社区章茅草自然村接壤。社区(村)境内宁溧公路贯穿南北,向南不足5公里即到禄口机场。北距江宁区政府驻地东山镇约20公里。社区(村)总面积5.12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400亩,水面640亩。总户数1291户,总人口3628人,总劳力2356人,已就业1569人,全社区(村)下辖15个自然村(杨家桥、流塘、王家、杆边、毛家、丁家、蒋家、三板桥、八角、大里、叶家、文岗、东里、后里、小里),分为11个村民小组。社区(村)驻地杆边自然村,距秣陵集镇不足2公里。
[沿革及主要领导]
由周桥村、小里村和大里村于2001年2月合并而成,取三个村的“周”和“里”为村名。1958年9月成立秣陵人民公社前,分别为周桥高级社、小里高级社;公社化时改名为周桥大队和小里大队,同年10月两大队合并为“卫星大队”。1962年撤销“卫星大队”,分设周桥大队、小里大队和大里大队。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
社区地型为鱼背型,东面、西面是圩区,中间龙脊部分是岗田。西面圩区100多亩分布在大、小和尚圩,曹家圩等几个小圩内,东边圩田属常熟圩的一部分。每逢旱季,龙脊上的岗田都要依靠人工用五六道水车翻水浇灌。当地流传俗语说:“宁愿在家饿的啃瓢,不到大里村盘潮”,可见抗旱的艰难。而东西两边的圩田,多雨年份,极易受涝。民国时期,大多数人靠帮工、租田为生。据土改资料显示,叶家自然村4户富户有田190亩,占全村240亩的80%,毛家自然村有90余人为无田佃户。当时,再加上水利失修,自然灾害频发,平均亩产不到150公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1958年下半年,为解决抗旱问题,公社组织力量兴建了元湖机站,开通了引水直沟,把秦淮河水送到龙脊的岗子田。后又陆续修建了艾岗机站、八角村机站,彻底解决了岗田的灌溉问题。1978年又与当时的凤凰大队合建了三板桥机站,保证了边远岗田的浇灌问题,又解决西部圩田的排涝问题。在大兴水利的同时,又围滩造田100多亩、格田成方800多亩。自然条件的改善,粮食产量大幅上升,其中小里大队1983年总产100.2万斤,亩产近千斤,成为秣陵公社的先进典型。
随着农业的发展,工业也紧紧跟上。1973年小里大队首先创办了小里弹簧厂。1975年兴办了周桥印刷厂、周桥油面加工厂。1980年又创办了周桥石棉瓦厂、小里制笔厂、小里车木厂、大里铸造厂、大里复合肥厂等,据当时的小里大队统计,1987年小里大队工业产值90万元。进入90年代,周里的工业发展进入全新时期,2002年创办的立宇机械厂年产值达80万元,全村总收入88万元。
社区的副业生产有悠久传统。其中小里村农闲时编织的鱼网在秣陵、禄口等地小有名气。当地妇女选用上等苎麻,手工拧成线,再用纺车合成鱼网线。然后手工精心编织成线网、拖网、巴兜子、探网、围网等十余个品种。由于小里鱼网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织成的鱼网质量上乘,很受渔人欢迎。直到现在还有少数妇女仍在从事这项家庭副业。近年来,社区的副业生产发展迅速,宁溧公路边的草莓,流塘、杨家桥自然村的蔬菜在秣陵地区都很有名。
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该社区1986年人均收入不足500元(479元),而到了2006年,人均收入6168元,翻了12倍之多。
收入的增加,人们物质生活上了新档次。到2006年,全社区新建住房192680平方米,人均53平方米。拥有私人汽车47辆(不包括农用车),摩托车623辆,固定电话510户,手机1069部,有线电视入户519户。
[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
周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较早。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当时小里村即设有小里小学,有学生20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教育,当时小里小学即是保国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秣陵地区学校经调整、合并、扩建、兴办划分为4个辅导区。小里辅导区是其中之一,并设有高小。1987年周桥小学有学生143人,教师5人,校舍12间。小里小学有学生132人,教师6人,校舍13间。1985年小学附设幼儿园。周桥幼儿园有幼儿60人,教师2人;小里幼儿园有幼儿42人,教师2人;大里单设幼儿班,有幼儿18人,教师1人。1983年公社在大里创办了大里联中,当时有学生170人,教师11人,1988年联中停办。 2001年年周桥小学撤销,学生并入秣陵中心小学。2006年小里小学撤销,学生并入秣陵小学。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开展迅速。到2006年社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752人,自来水入户773户,修建村级公路13.5公里,建垃圾池7座,改厕760间,改猪圈841间。该社区2006年被列为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向实现城市化目标迈进。
周里村卫生服务站初创于1969年。当时有赤脚医生一人。1985年大队拨出紧临学校两间平房建立周桥卫生室,医务人员2人。1996年大队新建4间约120平方米楼房,成立周桥医疗站。2006年改称为秣陵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成为街道卫生院的分部,工作人员发展到4人。周里卫生服务中心站是秣陵街道卫生院下属的4个卫生服务中心站之一,他们服务周到、及时,收费合理,对感冒发烧、小伤小病诊治有较丰富经验,因此,附近的凤凰、建东、西旺等社区的病人都愿来此就诊。就连临近的禄口,也有人慕名而来。2000年区政协参观团曾来此站参观。2005年省卫生厅检查儿童防疫情况也把该站作为重点来此检查,均获好评。2006年下半年,由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一幢面积830平方米的卫生服务中心大楼已封顶,内设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注射室、资料室等科室,2007年底已投入使用。
2006年周里村被江宁区政府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目前已建成420亩以旅游、观光、休闲为主的高效农业示范方,平整了400亩土地中的一半作为村级工业园。建成8米宽、1.5公里长的村庄主干道,一条宽6米、长2公里的柏油框架路也已完工。改造了4.9公里的自然村之间的小路为灰色化道路。源湖自然村至东里自然村之间的1.5万平方米绿化点已全部完工。拆除破旧危房957平方米、新建2座公厕。新农村建设正在井然有序地推进。
周里村附近有王以旂墓、洞玄观遗址、神墩古文化遗址、江宁磨盘山古文化遗址、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南京云锦、扶余老醋、香藕、金箔工艺品、湖熟板鸭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