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闸

双金闸

双金闸,是“中国运河之都”江苏省淮安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2011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系京杭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

最早的双金闸,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黄流倒灌清口,靳辅“奏请于清河县治西建双金门大闸一座,闸下挑引河万丈,分减黄流归海,有裨运道。”双金闸,是双金门大闸简称,每孔宽为一丈八尺,双门总宽三丈六尺。开始双金闸的作用,是用来分泄黄水,可使清口黄河水位下降一、二尺,便于漕船渡黄。康熙二十六年(1687)开中河,在仲家庄建闸控制,运道从仲庄闸进入中河,避黄河百八十里之险。又“自清河县西北起开河,经安东城,……迄于平旺河,由安东南潮河(灌河)入海,兼利盐运,名下中河,一名盐河。”双金闸便成为盐河的渠首。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河道总督靳辅上疏建双金门闸,并挖闸下引河。辅疏曰:“洪泽周回数百里,所引上流分黄之水难免倒灌,今于清河县西建双金门大闸一座,并于闸下挑引河一万余丈,如遇黄河十分异涨,立启此闸,分泄归海,则淮黄会合之处又可减黄水一二尺,有裨运道。”康熙帝批准了靳辅的疏请。双金门闸建成后,如遇黄河十分异涨,则启闸分泄归海,黄、淮汇合之处,可减黄水一至二尺。双金闸原为泄黄而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运口于杨庄,则专泄中河之水。冬春季节,启闸放水,以接济盐河水运。今存之双金闸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民国政府延聘英国工程师莱茵所规划设计。闸底板采用桩基水泥混凝土,闸墙以水泥砂浆砌筑条石,下游防冲底厚1~1.3米。双金闸是在水工建筑史上使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起始。双金闸为辛山正向,梭头式,两金门各宽7.5米,闸墙高8米,叠石21层,矶心围近60米。出口处建有静水池,使泄流自行削减冲击力。下游增置板桩并护以块石,以抵御冲刷。设钢架木面闸门,建工作桥,安装起闭机,人力--操纵。引河上游钳口坝由厢埽改用水泥浆砌石工,口门宽13.5米。双金闸是请外国人设计,引进西方水利科学技术,使用水泥和钢闸门、机械启闸设备的起始。结构整体性好,强度及耐久性均大大提高,启闭更为灵便可靠。由于引进了新技术、新材料,因此水工建筑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七十年代,双金闸被改建为夏家湖南电站。双金闸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研究清代治黄、导淮、济运方略,民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河道变迁以及淮安地区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有重要意义。

双金闸2003年月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邻近的淮阴区旅游景区

走遍淮阴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