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1、东城街道
因位于县城东部而得名。
2、北城街道
因位于县城北部而得名。
3、槐店回族镇
明代,洪洞大槐树迁民到此围教坊(清真寺的旧称)而居,始称槐坊店,后简称槐店。
4、刘庄店镇
旧名长安镇,此乃古驿道,因刘姓迁入,开过路店,称刘家店。后陈、崔、严、任等姓先后迁入形成集市,称刘庄店集。
5、留福集镇
古称龙虎集,传,此地因龙虎相斗而灾难深重,穷困不堪,人们日夜盼福,为留住福气改村名为留福集。
6、老城镇
明宣德三年(1428)为沈丘县治所在地,1950年县治迁往槐店,1962年7月因此地为旧的县治驻地,故更名老城。
7、赵德营镇
明弘治年间,赵姓先辈赵德从山东枣林庄迁此定居,人口逐渐增多,形成村落,以姓名定村名为赵德营。
8、付井镇
传,一户付姓人家门前有一口井,井水甘甜醇厚,路人口渴了都在这里喝水,故取名付井。
9、纸店镇
晋代,此地有造纸作坊,名纸坊店。唐初,集市兴旺,又名纸店集,后简称纸店。
10、新安集镇
明宣德八年(1433),沙颍河改道,由原来的一条小沟变成大河,河北人去对岸刘集赶集不方便,就在河北照着刘集新建一集市,后称新安集。
11、白集镇
宋代,白集居住姓陈、魏、赵数户人家,陈是一实户,而乐施好善,当时称之为百善集。后来陈家因失火家庭败落,逐渐人口绝户,后改为白集。自1938年国民党扒开黄河花园口,河水泛滥成灾,原比较热闹的集镇白庄,因遭水淹被迫搬到白集,白集从此变成了物资贸易经商非常热闹和兴旺的集镇。
12、刘湾镇
明万历年间,山东枣林庄一户刘姓迁此定居,因住在沙颍河湾处,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故名刘湾。
13、莲池镇
传孔子困于陈蔡,路过此地,留下典故,是有圣酣殿,圣酣碑之说。唐代,有一皇帝路过于此,写有《莲花赋》一文。明代,有一皇帝在此观看莲花时,作诗一首,故得此名。另据沈丘县志记载:莲池原为黄河故道,因洪水泛滥,河道淤塞,中间有一洼地,遍生莲花,故名莲花池,后简称莲池。
14、洪山镇
明代,洪山庙村人孙某在明、清两朝为官,本人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因而得罪权贵,受迫害致死,身首异处,抛尸荒野。后来得到平反昭雪,受皇封,谥号“洪山公”。后人为纪念他,立庙追思,该庙即洪山庙。
15、北杨集镇
明、清时称北杨家集,因居民以杨姓为主,故称杨集。为与冯营乡的杨集区分,更名北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