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10]
361、乐峰镇
  乐峰镇位于南安市东北部,东北与洛江仙游毗邻,梅仙公路贯穿全境。全镇面积64.4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地资源丰富(其中山地面积54000多亩,耕地面积8600多亩),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叶腊石矿藏。乐峰原属罗东镇管辖,俗称炉内潘,于1999年7月建镇,现人口3.7万多人,姓氏以潘姓为主,占80%以上,拥有海外侨亲3万多人。乐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贤在海内外从商从政,涌现了一批较为著名的人士,其
362、灵秀镇
  镇位于福建省著名侨乡石狮市的西南方,介于石狮市和晋江市的结合地段,是石狮陆上交通的必经之地,也是石狮市的城乡结合部。全镇面积16.27平方公里,人口2.6万,海外侨胞3万多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建镇十年来,灵秀人民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侨台、地理优势和“敢拼爱赢”精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外引内联工作,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逐步形成了以服装业为支柱产业的新兴
363、呈祥乡
  呈祥乡位于永春县西北部雪山东南麓的桃溪上游,离县城37公里,东邻苏坑乡,西接锦斗镇,南连蓬壶镇,北与德化县浔中镇、盖德乡相邻,面积19.33平方公里,全乡有三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 30 个自然村落,1978户,8306人,有耕地面积1950亩,山地面积1.6万亩,全乡年平均气温19.3℃,一月份月平均气温7.1℃, 七月份月平均气温23℃,年无霜期286天,年雾日数212天,年平均降雨量18
364、桂洋镇
  桂洋镇位于晋江上游永春县西北部,距县城46公里,辖区面积78.25平方公里,人口13889人,耕地9466亩。全镇辖桂洋、文太、壶永、岐山、茂春、金沙、库湖、新岭等8个村委会,分66个自然村落92个村民小组。三明至泉州公路横贯全镇四个行政村,距漳(州)泉(州)铁路下洋火车站12公里。村村通公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移动电话。镇村企业包括造纸、电力、煤矿、铅锌矿、瓷土矿、石材、矿产精选厂、农副产品加
365、湖洋镇
  湖洋镇地处永春县东北部,与德化、仙游两县交接。全镇面积143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人口4.2万人。湖洋镇位于永春县东北部,西南距县城24千米。人口41948人(2003年末)。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溪口。永仙公路过境。古迹有鼎仙岩和明朝状元庄际昌府第旧址。历史沿革1958年置湖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吴岭、上坂、龙山、溪西、溪东
366、介福乡
  介福乡地处泉州永春北隅,与德化三班镇毗邻,距县城23公里,全乡总面积33.8平方公里,耕地6000多亩,山地3万多亩,四面环山,地势平坦,素有山顶平原之称。现有3个行政村,49个村民组,总人口9400多人,海拔585米。  介福原称四班,以龙津、紫美、扬美、大丘头四个自然村(班)而得名。相传明永春知县骆起孟,见四班地形秀丽,宽平肥沃,是被盖着的福地,故称盖福,谐音为界福,后简化为介福,宋至清属民康
367、五里街镇
  五里街镇位于县城西北,属县城规划区,这里交通便利,历史上是文明海内外的闽南商贸重镇。全镇总面积42.66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多人,辖8个村、3个居委会、116个村民小组。  五里街镇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设初具雏形。道路四通八达,硬化率高达100%。通讯便捷,拥有1.5万门自动程控电话,并设有泉灵通和移动电话站。镇区有省一级达标中学1所,普通中学1所,省级示范小学1所,其它中小学、幼儿
368、仙夹镇
  一、基本情况  仙夹镇地处永春西南山区,与南安,安溪相邻,因位于岵山西部方向,故称西向。宋清时期隶属集庆乡安平里十二都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第五区,第八区,岵山区,1958年归岵山公社,1961年划出,成立仙夹公社,1984年改仙夹乡,2001年改设仙夹镇。全镇总面积31.8平方公里,人口1.5万,旅外侨胞2 万多人,是永春著名侨乡。现有耕地面积6864亩,人均0.64亩,山地31641亩,人均
369、达埔镇
  达埔镇位于永春县中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东临石鼓、岵山、仙夹等乡镇,西接玉斗镇,南与安溪县湖头镇、金谷镇交界,北与蓬壶镇接壤。境内群山环抱,中部属丘陵和山间盆地,西有延清溪、达理溪,南有伏溪,均汇入桃溪。省道三郊线、泉德线交叉通过境内,是贯通闽西北与闽东南、连接永春东部与西部手工艺交通枢纽。 达埔镇辖区有新溪、伏溪、光烈、金星、东园、岩峰、汉口、狮峰、洪步、达德、新琼、达中、达
370、东关镇
  东关镇地处永春县东南部,原系省属北硿华侨茶果场,1998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并划入东平镇东关、溪南、东美、美升、外碧5个村组建而成。全镇总面积59.7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4.18万亩,耕地5000亩,辖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其中两个少数民族村,共有3892户,人口1.44万人,其中归侨、侨眷2616人,回族556人,畲族326人。  农业开发起步较早。粮食总产量3696吨,山地综合开
371、东平镇
  东平镇地处桃溪下游,位于永春县城东5公里处,境内南北群山对峙,中部属河谷盆是,辖区面积40.5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3903亩,耕地面积6357亩。下设9个行政村,总人口1.89万人,共5084户。  东平镇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属于县城半小时经济圈和以县城为中心的三星拱月乡镇之一,有永春县典型农业重镇之称,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家园杯新型村镇建设优胜村庄和卫生乡镇等称号。  经济经构合理布局,经济
372、横口乡
  一、基本情况:  横口乡位于永春县西部,东经117°53′、北纬25°27′,东与下洋镇、坑仔口镇毗邻,西与一都镇接壤,南与安溪县剑斗镇相连,北与一都吴殊村交界,全乡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55.9平方公里,地势呈南低北高走势,高差近600米(海拔300米-895米),全乡10个行政村, 38个自然角落,2052户,总人口8051人,支部17 个, 党员349人,系省定革命老区乡(1929
373、龙津镇
  清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属城关公社,1973年析建城关街道,1981年设龙津镇。位于县境中部,龙津河两岸。面积33.2平方公里,人口1.8万。省道洋万线过境。辖城南、城东、蔬菜3个村委会和渔沧、翠园、凤翔、长兴4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蔬菜、烟叶、淡水鱼。是县主要副食品基地。工业有运输、建筑等业。古迹有建于唐代的金莲寺。.
374、中村乡
  三明市三元区辖乡。1958年建群峰公社,1959年更名中村公社,1984年为中村街道,1987年置乡。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3.7公里。面积197.5平方公里,人口1.4万。212省道贯穿乡境。辖中村、白水、南坑、回瑶、埔头城、居阳、松阳、前村、张坑、米洋、筠竹、大焙坑、吉峰、杜水、蕉坑、坑源、顶太、草洋1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乡镇工业产品有大理石、清水笋罐头。.
375、大田乡
  泰宁县辖乡。1958年属红专公社,1961年设大田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0.7万。省道下甘公路横穿乡境。辖大田、科坑、金坑、谙下、鱼川、北斗、垒磜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杂粮、食用菌、茶果。林业资源丰富,是县主要木材和毛竹产地。.
376、开善乡
  泰宁县辖乡。1958年建冲天公社,1961年更名儒坊公社,1981年更名开善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0.8万。通公路。辖儒坊、佘上、肖坑、余源、墩上、洋坑、洋山、池潭、岩坑、余地1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杂粮、茶果、食用菌。盛产红菇、榛子。境内有池潭发电厂和良浅水电站。.
377、梅口乡
  梅口乡:在县境中南部偏西处,西与建宁县交界,东北及东西与杉城镇、下渠乡毗邻,北连大田乡,南接大布乡,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耕地0.8公亩.1980年3月池潭水电站建成,大坝关闸后,形成人工湖──金湖的北半部湖区就在梅口乡境内.乡驻地洋地寺,原为寺庙兼学塾的偏静去处,金湖形成后,从水际至歧滩,全县南部最繁荣的集镇梅口、戈口、都成为库区,乡乃带名迁治到拥坑,又名洋地,形成新建的小集镇,距城20公里.原
378、杉城镇
  泰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6年设城关镇,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3.5万。省道下甘线穿境而过。辖民主、水南、胜一、胜二、红光、红卫、蔬菜、南会、吕家坊、八里桥、东石、王石、长兴、梅桥、邱洪、洋川、调村、丰岩、南溪、磜溪、帐干、大坪22个村委会和城东、水东、水西、地洲、炉峰、和平6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蔬菜、茶叶、
379、上青乡
  泰宁县辖乡。民国时期为崇高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1960年并入朱口公社,1962年复置上青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90.8平方公里,人口1万。通公路。辖川里、永兴、江边、东山、上青、三南、崇磜、三地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杂粮、食用菌、竹木。.
380、下渠乡
  泰宁县辖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下渠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129.7平方公里,人口1.2万。通公路。辖下渠、陈元、上渠、渠里、大渠、渠口、大湖、红地、宁路、新田、大坑、王坑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杂粮、茶果、食用菌。.
381、新桥乡
  泰宁县辖乡。1958年建上游公社,1960年并入朱口公社,1962年析置新桥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105.5平方公里,人口0.8万。泰黎公路纵贯乡境。辖大源、大兴、水源、王明、新桥、坑坪、枫源、汾信、岭下9个村委会。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稀有树种钟萼木、黄山松等。农业主产水稻、水果、毛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宋瓷窑遗址和五代邓植将军墓。.
382、莲花镇
  莲花镇位于厦门市同安区西北部,东邻同安区汀溪镇,南通集美区,西接漳州长泰县,北连泉州安溪县,是西北部进入厦门经济特区的绿色北大门。辖区面积196.4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辖有19个行政村。全镇拥有山地20.6万亩,耕地2.8万亩。全镇基层党支部24个,党员总数1192人。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96亿元,财政总收入1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38元。.
383、汀溪镇
  汀溪镇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西北部,北与泉州市安溪县毗邻,东北同南公路联通南安市,是进出厦门特区的北大门。辖区面积155.85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19000人,是厦门市典型的山区镇、老区镇。汀溪气候宜人、山川秀美、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8.7%,水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峰海拔1175米,有高山出平湖的汀溪水库,宋代行销日本的珠光瓷
384、陈巷镇
  陈巷镇地处长泰县东部,距县城8公里,距厦门口岸28公里。全镇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总人口3.8万人,下辖16个村(局)委会。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8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财政收入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陈巷是一块沸腾的土地,镇内有港园工业区、富泰工业区。区内水源充裕,电力充足(在漳州市所有的乡镇中率先完成农网改造),交通便利,通
385、枋洋镇
  长泰县辖镇。1958年置枋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龙津溪上游。面积2031平方公里,人口34万。郊柏公路过境。辖美宫、乔美、林溪、石横、江都、青阳、内枋、杉洋、赤岭、径仑、尚吉、科山、演柄13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造纸厂。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蘑菇。.
386、武安镇
  长泰县辖镇。县府驻地。1940年置武安镇,1958年建红星公社,1960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复置武安镇。位于龙津溪下游,面积1012平方公里,人口48万。鹰厦铁路、郊柏公路过境。辖十里、积山、欧山、鹤亭、溪东、宫山、珠坂、城关、京元、金里、珠浦11个村委会和城河、登科、中山、罗山4个居委会。主要企业有运输、建材、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
387、岩溪镇
  长泰县辖镇。长泰芦柑生产地。1958年置岩溪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龙津溪中游。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38万。郊柏公路过境。辖上蔡、石铭、甘寨、锦鳞、瞐前、瞐后、霞美、湖珠、高濑、田头10个村委会和上宫、下宫2个居委会。主要企业有制糖、运输和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
388、康美镇
  康美镇,位于东经117°29′,北纬23°42′,地处东山县东北部,东接铜陵镇,西连樟塘镇,面积20.92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9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0455人,其中农业人口17065人,非农业人口3390人。 一、命名由来康美镇因驻地在康美而得名。宋时有林氏人在一条通往内海的水坑尾凸出部营建村庄,取名坑尾。明朝崇祯年间,甘肃巡抚林日瑞为雅其故乡之称,改称“康美”,康
389、杏陈镇
  杏陈镇位于东山岛西北部,地处东山、云霄、诏安三县交界,面积31平方公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有宋代磁窑、陈平渡等历史文化遗址,是东山岛的古渡口和古集市之一,也是著名的“侨台乡”。现拥有3个镇级农贸市场,6所小学、2所中学,下辖10个行政村,人口26597人。  杏陈区位优势凸显,国道324线、疏港公路、沈海高速公路东山联络线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东山支线入口处均在杏陈,镇区距5000吨级和规划建设中2
390、马坑乡
  马坑乡(驻马坑村)位于华安县西北部,海拔在500—1040米之间,是漳州市四个贫困乡之一,也是全市海拔最高的乡镇。该乡辖6个行政村[马坑、和春、下垅、福田、文华、草仔山(海拔980米)],土地面积117.8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人。主要产业:(1)工业:2005年一季度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1275万元,其中,反季节花卉种植基地及加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2)水电产业:已建成投产水电站18座、装
391、龙山镇
  龙山镇东临漳州,西连龙岩,是漳州市重点乡镇,是闽西南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全镇总面积319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3.86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山地面积33万亩;319国道线、漳龙高速公路、在建中的龙厦铁路贯穿全境,且南靖段的客(货)运站设在龙山镇区;九龙江西溪、永丰溪流经全境,大小溪流数十条,建有中小型水电站15座和2座11千万伏输变电站;境内物产丰富,盛产各种优质水
392、靖城镇
  靖城镇地处南靖县东大门,距漳州市区15公里,物华天宝,经济繁荣,面积100.8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是漳州市重点卫星城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现代农业发达,是全国白背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福建省最大的珍稀食用菌推广中心和生产基地及漳州市绿色有机栽培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也是饮誉海内外“天宝香蕉”的主产区,已初步建立食用菌、香蕉、龙眼、荔枝、反季节蔬菜、淡水养殖、禽畜、花卉等八大生产基地。这里基础
393、船场镇
  船场镇地处南靖县西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东界金山镇,西靠书洋镇,南接南坑镇,北邻奎洋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中心枢纽站,距土楼主景区18公里,距县城20公里,是闽南山区重要集镇和物资集散地。全镇方圆总面积193平方公平,辖有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2.7万人。历史上,由于水路发达,船舶云集,故名船场。 船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60
394、奎洋镇
  南靖县奎洋镇位于漳州、龙岩两市交界处,是介于闽南和闽西之间的一个重镇,全镇12个行政村,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1.38万。其中耕地面积1.3万亩,山地面积15万亩,南一水库库容量1.58亿立方米,流域控制面积522平方公里。这里属于南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近年来,奎洋镇实施“以电引路,以工兴镇”发展战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呈现
395、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南靖县西北部,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三团溪由南而北汇入书教溪 ,山长公路贯穿全境。元、明、清时期,梅林属居仁里梅林总,长教属长窖总。民国初期属三团区和长教区。民国32年(1943年)属长梅乡,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3名进士,22名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为第五区。1958年9月为梅林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梅林乡,1999年撤乡建镇 。设10个村(居)委会,8
396、李渡镇
  李渡镇属南昌市进贤县管辖,位于进贤县西南部,地处抚河中下游,当今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的故乡,江西省重点镇,进贤县经济重镇,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23000亩,总人口4.5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8万人,辖14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3万元,区域财政收入2000多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近10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681元。
397、三里乡
  三里乡位于南昌市东大门的进贤县北端,地处鄱阳湖之滨,东北面隔信河与余干县相邻,西北面隔金溪湖与南昌县相望,属滨湖丘陵地带。全乡辖17个村委会、121个村小组、90个自然村、总户数8160户、总人口为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000人。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69平方公里(主要是陈家湖、金溪湖、信河、溪湖、坎下湖等),是天然的淡水鱼场,是进贤著名的鱼米之乡。耕地面积54570亩,其中:水
398、蒋巷镇
  南昌县蒋巷镇地处东经115°65'、北纬28°32'。自古以来四面环水,属土质肥沃、土壤结构好、有机含量高的赣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形。蒋巷镇东临鄱阳湖、南北傍赣江、西接省城南昌市城郊,距市中心12公里。由于受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镇辖区域内气温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四季雨量充沛。年平均气17.6℃,全年日照1702.1小时,无霜期为279天,非常适于水稻、蔬菜、瓜果、花卉等农作物的生长。蒋巷镇西南长达46
399、梅岭镇
  南昌市湾里区辖镇。市郊旅游、避暑胜地之一。1958年设梅岭公社,1984年改社称乡,1987年改梅岭镇。镇政府驻店前街。位于区境北部,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区中心4.5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省庄—店前公路穿境而过。辖店前街居委会及梅岭、前进、立新、东昌、团结、袁家、风景7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境内山地占80%以上,盛产毛竹、杉木。乡镇企业有石棉、化工、橡塑、铸造等厂。风景
400、太平镇
  南昌市湾里区辖乡。地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1958年设公社,1984年建乡。乡政府驻太平街,距区中心4公里。面积47.4平方公里,人口1万。太平—洗药湖公路穿境并接105国道。辖太平、合水、南溪、南源、泮溪、红岭、枫林、团山、南门9个村委会。经济以林业为主,是南昌市竹、木、花岗岩生产基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乡镇企业有针织、生活日用品、化工、竹木工艺品等。全国最大规模的地表墓葬皇姑墓、海拔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