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豫宁街道
1912年-1949年称古艾镇,1962年改名新宁镇,2013年1月设立豫宁街道办。
2、新宁镇
旧时称坊市,1912年,更名古艾镇,1962年,更名为新宁镇。
3、泉口镇
原名路口公社,1983年更名泉口公社。1984年3月改为泉口乡,1993年撤乡建镇,改名为泉口镇。
4、鲁溪镇
1983为大桥河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大桥河乡,同年8月又改为鲁溪乡。1993年,撤乡建镇,改为鲁溪镇。
5、船滩镇
1949年以前称年丰乡,1949年后更名为船滩区,1958年,成立船滩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社建乡,设立船滩乡。1993年2月16日,撤乡建镇,名船滩镇。
6、澧溪镇
1949年10月设澧溪区,1953年称第六区,1955年元月改名为澧溪区,1958年为澧溪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为澧溪乡,1994年改为澧溪镇。
7、罗坪镇
1912年以前属江阴乡,1912年-1949年称罗坪乡,1958年成立罗坪公社,1984年改称罗坪乡,1992年11月撤乡建镇,改为罗坪镇。
8、石门楼镇
1919年为石门楼区,1948年为石门乡,1952年为九区,1955年改名为石门区,1958年撤区并社,石门人民公社又叫石门公社。1984年改名为石门乡,同年8月15日改名为石门楼乡。1993年3月28日撤乡建镇,更名为石门楼镇。
9、宋溪镇
1912年以前,为北乡二十三都。1912年初改为登仁乡,1958年10月,成立宋溪公社。1984年为宋溪乡。2002年为宋溪镇。
10、大洞乡
1970年成立大洞公社。1984年社改乡后,建立大洞乡。
11、横路乡
横路早在唐代时期编属升仁乡所辖,清同治十二年(1873)县志卷二附乡市载:横路市在升仁乡十六都,这里的市指商贸集中区,说明在当时即为乡村街市商贸集镇;直至1929年。1930年,武宁县设置五个区公所,横路为第五区公所;1935年改为联保第五区;1948年改称横路乡;1949年6月至1958年9月,横路一直为区建置;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后,横路改称乡人委(公社);1961年10月,撤乡并区,横路公社属路口区管辖;1968年成立横路公社和株林公社;1969年4月横路与株林两公社合并又并入路口公社;1972年2月,撤销区建制,横路从路口公社分出成立横路公社;1984年5月,国家实行机构体制大改革,撤社设乡,成立横路乡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
12、官莲乡
1912年以前属升仁乡十二都,1912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隶属大桥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大桥公社。1972年,并幸福公社的东山、泉溪、莲花和大桥公社的西湾、官塘,成立莲花公社。1984年社改乡,建立官莲乡人民政府,地名沿用至今。
13、东林乡
东林乡政府驻地噪坑,原名东头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江西省南昌府,武宁三十三州年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立初、高级社。1954年迁设东林乡;1958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成立了东林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设立东林乡,地名沿用至今。
14、上汤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武宁县第二区,船滩、辽田乡,1924年至1927年为鄂东南武宁苏维埃政府长发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七区温汤乡、下曹乡、洋深乡。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后,为船滩公社。1961年恢复区的建制为船滩区,1966年前亦为船滩区。1968年撤区的建制,改为温汤公社;1984年更名为武宁县上汤乡,地名沿用至今。
15、甫田乡
秦统一中国(前221),在淮南设九江郡,甫田属之。191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四十二都,分属北乡、年丰乡和下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4年前甫田分别归月田、澧溪、石渡区管辖;1961年设干楼人民公社(小公社);1968年撤区并社将三贤、茶棋、平尧、上坑、洞口5个大队划归宋溪公社,烟港、建富、石羊、东坪4个大队划归澧溪公社,干楼、湖滩、外湖3个大队划归石渡公社,龙须划归伊山公社。1970年11月经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干楼人民公社,从宋溪公社划出三贤、茶棋、平尧、上坑、洞口5个大队,从澧溪公社划出烟港、建富、石羊、东坪4个大队,从伊山公社划出龙须1个大队,从石渡公社划出干楼、湖滩、外湖3个大队,从箬溪公社迁入的农科所共14个大队(所)组成干楼人民公社;1980年改干楼公社为甫田公社,1984年3月改甫田公社为甫田乡,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