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水峪村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80公里处的房山区南窖乡,距108国道8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良乡52公里,距国家石花洞地止公园银孤洞原区10公里,现有村民436户,1031口人。其中:居民141户。人口295人;村支部由5人组成;村委会由3人组成;经联社有3人组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职,平均年龄48岁。全村党员57人,平均年龄61岁。200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19万元,其中:集体收入29万元,自营收入1590万
2、王硇村
  王硇村现有人口864人,255户,党员32人,双委干部5人。王硇村祖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的王得才,护送皇纲进京,行至河南与河北交界处被响马抢劫,为躲避朝廷追查,携眷碾转逃匿于此,立村名“王家硇”,后简称王硇。王硇村集建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为一体,王硇村先后荣获荣获、“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村中一座老宅是一进七全院(就是从一个大门进
3、上苏庄村
  上苏庄,位于河北省蔚县宋家庄镇东南山脚下,现有户数600多户,总人口2000余人,耕地面积约6700多亩。她是宋家庄镇辖区中最为古老,且民风淳朴、民俗独特的一个较大村堡。据有关专家考察,远在新石器时代上苏庄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后根据村民建房挖窖时出土的石磨、灶台、盆碗、钱币等物进一步证实,北魏时期上苏庄村已经是蔚县境内一个人丁兴旺、生活富庶的村庄了。但是之前村址不在现在的庄堡之上,而在村西的西洼之
4、小龙窝村
  小龙窝村位于井陉县西部,属天长镇管辖,距离省会石家庄60公里,距井陉县城24公里(属县界村的,方位距离其它县界公里数),村域面积400亩、全村共200户、400口人,耕地1300亩小龙窝村■特色:二层楼的古四合院■历史:明代已有文史记载此村■简介:村里有一棵唐槐、一棵300多岁古槐,目前仍枝繁叶茂,另有一棵百岁乌叶树。还有200多套保存较完整的民居,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套,均为四合院,正房与厢房多为
5、花陀村
  花陀村是邯郸市磁县最偏远的贫困山村,属陶泉乡辖区,坐落在海拔989米高的云龙山脚下。如今,村里实际在家人口不足百人,且多为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这里山高路陡,信息闭塞。村民们将其称之为“山尖”。距离邯郸约3个多小时车程。进入花陀村需要沿蜿蜒山路一路登山。2014年3月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花驼村位于乡政府西南部,距离乡政府7公里。全村55户,186口人,村庄占地面积约10.5公顷,有荒山50
6、开阳村
  开阳堡是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浮图讲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阳原县城南约10余公里处,距张家口市区120公里。这里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代郡安阳邑,是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村庄。堡约300多米见方,土城墙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轮廓。南堡门是用石条和方石块垒砌的拱形门洞,上方镶嵌门匾额“开阳堡”。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踏得光滑如镜,至今仍是出入主要通道。堡内街区为井字结构,史称“九宫街”,目前还保留着“乾三连”和“坤三
7、丁村村
  丁村民居始建明代,清代续建,历时近400年,现存宅院33座,房舍498间,占村庄大部分面积,基本是明清时期丁村的原有布局。各院落建筑布列不同,造型雕刻亦异。多数建筑上留有年款题记和匠师姓名,是研究中国北方村庄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实例,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幢幢气势恢宏的古民居,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古石器;这里记叙着明清建筑的辉煌,更记录着旧石器时代文明的足迹;这里便 是 全 国 重 点
8、郭壁村
  郭壁村西距沁水县城50余公里,东距晋城40余公里,地处沁河西岸,隶属嘉丰镇。古时,这里曾是沁河的渡口之一。由于它背山临河,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郭壁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除了韩氏进士第之外,还有三槐里和青缃里古建筑群落。三槐里是王氏族人祖居之地。其标志是临街的“三槐里”石拱券阁。券阁两侧各有两层街房。南侧街房临街设门,门前设
9、大周村
  大周村简介 大周村位于高平市西南,距马村镇区约5公里,南与晋城大阳镇搭界,西邻沁水,交通便利。大周村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 720户,2468口人,耕地面积2289 亩。支村两委干部8名,交叉任职一人,村党总支共有党员 83名,村民代表36名。历史上曾经叫做周纂镇,传说周朝武将杨纂在此镇守因其治理有方而得名。大周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历经宋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多元的地方文化,留
10、拦车村
  拦车村简介拦车村位于晋城市南端,紧连晋洛复线,距晋城市区26公里,东与范谷坨村接壤,和晋庙铺镇仅千米。全村共2个自然村,540户,1980口人,全村居住在2公里长的山脊上,人均住房面积18平方米,30年以上,全村劳动力827人,其中男劳动力419人,女劳动力408人,分四个村民小组,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其中男47名,女3名,下设3个党小组。拦车村是一个地上无企业,地下无资源,以农业为主导产
11、冶底村
  冶底村位于泽州县南村镇西南,东依晋普山,西接清化古道,北枕高岗岭,南沿冶底河。冶底村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寨,晋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冶底九莲灯。还有众多的古民居和古寺庙,古代文化的积淀在这里熠熠生辉,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冶底村是著名的蝎子形村落,它头部朝东南,尾部向西北,村东北的古寨和村南的奶
12、奥治村
  奥治村简介奥治村位于平顺县境东北部,国家4A级旅游区太行水乡黄金地段,西临浊漳河和潞林公路,全村国土面积2.8万亩,1290口人,党员39名,是长治市市长张保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是一个民俗独特、民风淳朴、民心思进的村子。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六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红旗党支部”、“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其中在2009年分别被长治市、平顺县推荐为
13、谷恋村
  谷恋村现有人口1813人,580户,耕地3600余亩。新一届支部、村委会成立以来,立足本村的实际,以村民最关注的事情做起,狠抓了村内道路的硬化,2009年共硬化道路6.5公里。2010年起又对已硬化道路两侧护坡进行了修整、硬化,进一步美化了环境。经积极争取,我村成为我县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之一。
14、伯方村
  伯方村基本概况 伯方村位于高平市区西北十五华里处,西临兰花集团伯方煤矿,东依晋长线,北有省保文物仙翁庙,南接市望村。村落两面环山,绿树环抱。伯方村共有759户,2793口人,2983亩耕地,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70名党员,村委会下设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8名
15、屯城村
  屯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15公里,西临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因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屯兵屯粮于此而得名。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的沁河,其流域分布着众多人类早期生活遗址。据《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在与屯城村一河之隔的望川村,以及下游8公里润城村、10公里河头村等处均曾发现旧石器及新石器时期遗址。由此推断,屯城村至迟在长平之战时已形成聚落。由村中
16、白龙村
  月晴镇白龙村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境内,距镇区9.5公里,东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西与延吉小河龙相邻,南与龙井市开山屯镇相邻,北接石建村。白龙村建于清光绪初,当初村民常被老虎伤害,多次发布告驱虎,故取名为“布瑞坪”朝鲜语意为发布告驱虎。后来人们以朝鲜族民间传说中白龙能驱虎之意,就改名为白龙。白龙村清未属宁远堡霁晴社,1936年属和龙县月晴村,1940年划归延
17、下塘村
  元末明初,格局成曲尺形构成。民居店铺,皆临江枕流。由西向东,沿泗泾塘北岸形成沿河街道。又沿张泾两岸筑居设摊,民居店铺沿张泾聚集,形成两岸南北街道,以傍东田禅院市面尤为繁荣。随着居民商店延伸发展,形成石驳岸河埠。枕河人家、挨户都筑水桥,自备船只泊驳岸下、水桥边。现今集中在泗泾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桥南岸一带,基本保存了传统水乡市集的河街格局和部分传统建筑。下塘村地处水乡,河网密布,住宅多按前街后河布局,一
18、革新村
  革新村东至南汇沈庄,西至联胜路,南至南汇大桥村、谈弄村,北至沈庄塘,辖区1.5平方公里。革新村位于浦江镇最东首,与南汇区接址,东邻南汇区沈庄村,南邻南汇区大桥、谈弄村,北邻南汇区梅林村。1949年解放初期,属江苏省上海县。1958年前成立小社时,转上海市上海县杜行乡努力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努力社改为革新大队,1959年至1962年期间,召楼镇南至谈弄村12组方圆300余亩建立召楼农场时,
19、杨湾村
  杨湾位于东山岛后山的西部,民国时期曾是杨湾镇镇公所驻地,杨湾街成十字形相交,各长五百米,现存老街东起杨湾浜场,西至轩辕宫,依山近湖,橘树成林,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是东山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街道由青砖铺就,构成“人”字和水波形图案,古街西边保留着怀荫堂、熙庆堂、净云庵等二十多幢明清宅第,被誉为“明代一条街”
20、东村村
  位于西山岛北部的东村古村,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著名古村,2005年列为苏州市首批控制保护古村落,历史传统建筑长期以来受到的破坏相对较少,现存较完整的清朝末年以前建造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30多处,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保存着数量众多、装饰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其中敬修堂、栖贤巷门、徐家祠堂3处为省级文保单位,萃秀堂1处为市级文保单位,学圃堂、绍衣堂、敦和堂、孝友堂、凝翠堂、维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