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
21、王家峪村
  王家峪位于武乡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处,全村155户,554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党员33名。这里是全国著名的八路军总部旧址所在地,是伟大的太行精神发源地之一。抗战时期,-、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生活。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视察,给老区人民带来了亲切的关怀和巨大的鼓舞。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22、尉迟村
  尉迟村,原名吕窑。相传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曾隐匿于此十余载,后人为了纪念他改为尉迟村。尉迟村是著名作家赵树理故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位于沁水县东南端,沁河从村东流过,距晋城40公里,端润一级公路,侯铁路线沿村边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235户,668口人,40名党员,598亩耕地,2000年在全县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村行列,200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随着农村改革
23、郭壁村
  郭壁村西距沁水县城50余公里,东距晋城40余公里,地处沁河西岸,隶属嘉丰镇。古时,这里曾是沁河的渡口之一。由于它背山临河,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郭壁村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除了韩氏进士第之外,还有三槐里和青缃里古建筑群落。三槐里是王氏族人祖居之地。其标志是临街的“三槐里”石拱券阁。券阁两侧各有两层街房。南侧街房临街设门,门前设
24、窦庄村
  窦庄古堡建筑群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约50公里,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是晋东南地区明代中后期名重一时的大型古堡建筑群。 窦庄古村落,西依榼山,三面环水,风景秀美,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于崇祯二年( 1629 年)历时九年告成。现存古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80%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除大量民宅外,还有庙宇、楼阁、祠堂、书房、校场、法庭、地牢
25、阳邑村
  阳邑村基本情况 山西省太谷县阳邑乡阳邑村,位于太谷县城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阳邑属于农区型农村,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佳。农业耕作基础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现已基本实现机耕。全村面积是平川农耕区。 2010年我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两委班子以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农业上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加大科技力度;乡风文明方面:开展创建“新农村建设文明村”活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深
26、冶底村
  冶底村位于泽州县南村镇西南,东依晋普山,西接清化古道,北枕高岗岭,南沿冶底河。冶底村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寨,晋城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冶底九莲灯。还有众多的古民居和古寺庙,古代文化的积淀在这里熠熠生辉,造就了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冶底村是著名的蝎子形村落,它头部朝东南,尾部向西北,村东北的古寨和村南的奶
27、洪山村
  洪山村距介休市东南10公里处,坐落于天峻山下,狐岐山腹地,交通便利,文化繁荣,是一个具有35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全村五个村民组,1450余户,居住人口7500余人,土地面积1600亩,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70元。近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发展目标,以-精神为指针,艰苦创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收为主线,改善环境,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8、平舒村
  平舒村位于寿阳县西北部,是平舒乡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500余亩,370户,人口1100余人,其中党员56人。盂愉线公路穿村而过,为平舒村的发展带来了便利的交通;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平安煤矿的安全发展,为平舒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祁氏文化的开发,使得平舒村成为久赋盛名的“文化名村”,更为建设环境优美、山川秀丽的新平舒开创了新局面。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规划中的中
29、小河村
  小河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位于城乡结合部位,距市中心仅4公里,北与白羊墅火车站相距一公里,南与太旧高速公路平定出口相距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小河村群山环境、依坡建村、山势高差使小河村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山村街巷结构得以保持,许多古建筑依然保留,一派古村落气象,山青水秀,民风淳厚,素有礼仪之乡美称。保持完整的石家花园,堪称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文化,典型的代表了小河村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