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村镇社区[2]
41、海澄镇
  海澄镇,地处九龙江下游汇海之滨,史称“月港”,明代时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著名港口、闽南一大都会,素有“小苏杭”之美誉。“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竟相发”是其生动的历史写照。全镇东西长 9.5 公里,南北宽 6.46 公里,境域面积 61.4 平方公里,全镇辖设 23 个村(居)、 2 个农场,总人口 7.56 万人。 先后被福建省评为“明星乡镇”、“百强乡镇”、“沿海规划试点镇”、“文明乡镇”,被漳
42、陈巷镇
  陈巷镇地处长泰县东部,距县城8公里,距厦门口岸28公里。全镇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总人口3.8万人,下辖16个村(局)委会。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8亿元,农业产值1.9亿元,财政收入6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陈巷是一块沸腾的土地,镇内有港园工业区、富泰工业区。区内水源充裕,电力充足(在漳州市所有的乡镇中率先完成农网改造),交通便利,通
43、隆教畲族乡
  龙海市隆教乡,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东与厦门特区隔海相望,南临台湾海峡,北连招商局中银一发区,西衔漳浦县,全境75.56平方公里。这里青山碧海,山青水秀,名胜众多,气候宜人,交通方便,通讯发达,物产丰富,地理优越。奇特的景风异彩纷呈,宛如绚丽的画卷,海岸线25公里蜿延曲折,形成许多美丽的岛屿和优良的海滨浴场。隆教乡位于东经118°,北纬24°13’,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宜人,光热资源
44、枋洋镇
  长泰县辖镇。1958年置枋洋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北部,龙津溪上游。面积2031平方公里,人口34万。郊柏公路过境。辖美宫、乔美、林溪、石横、江都、青阳、内枋、杉洋、赤岭、径仑、尚吉、科山、演柄13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造纸厂。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蘑菇。.
45、仙都镇
  仙都镇(驻市后村)位于华安县东北部,素有“闽南侨乡”之称,是漳州市重点(卫星)城镇和首个“贷款信用镇”。该镇辖13个行政村(市后、岭埔、云山、下林、招山、上苑、招坑、中圳、大地、仙都、先锋、送坑、高村),土地面积140.5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 主要产业:(1)工业: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3.8亿元,比增18%;新办茶叶加工企业800多家;茶叶机械制造厂28家,创产值3500万元。2005年一
46、古农农场
   古农农场创办于1957年11月,位于长泰县境内,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垦企业,1970年由原福建省农垦厅下放 给长泰县管理。全场拥有土地面积10万亩,人口12000人;场下辖有1个居委会、13个作业区,3家场办企业。场内兴办中学1所,小学6所。1991年农场先后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对台对外农业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区域,被漳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对台对外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农场。[1]-经济发展优
47、白洋乡
  诏安县素称福建“南大门”,白洋乡位于诏安西南部,地处闽粤交界,位于东经117°05′,北纬33°44′,北连八仙山麓,南与深桥镇毗邻,西邻广东省饶平县。全乡下辖15个行政村(其中汀洋、深湖村为少数民族--畲族聚居地),土地面积54.26平方公里,人口3.26万人,户数8993户。地理优越。地处省道诏平线西侧,距三百门万吨深水码头25公里,距漳诏高速公路诏安南入口处7公里,距国道324线为5公里。诏
48、西埔镇
  西埔镇是东山县城所在地,面积34.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西埔村、顶西村、梧龙村、冬古村、亲营村、探石村、双东村、宅山村、石埔村、坑北村、坑内村、西坑村、金石村,4个街道居委会,白石街、东埔街、龙舞街、中兴街。人口4.46万人,是东山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经济发展情况:农业总产值完成30684万元,比增3%;规模工业产值完成120974万元,比增2.6%;工业海关出口完成1532
49、云陵镇
  云陵镇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中部,漳江两岸。云霄县人民政府驻地。324国道、云平、云浦、云东公路过境。东西两侧有大臣、将军两山巍然屹立,县城东南面的漳江口两边有玉女峰与仙人亭对峙,素有“将军对大臣,玉女对仙人”的赞誉;纪念地有献宝山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威惠庙、云山书院和革命烈士秋瑾女士的出生地七先生祠。  1943年置云陵镇,1956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0年复置城关镇,1984年复置云
50、华丰镇
  华丰镇(驻华丰村),古称“茶烘”、“石宝”,因盛产茗茶、华安玉而驰名。该镇辖17个行政村(银和、华丰、绵良、岩坪、湖底、草坂、下坂、罗溪、赤溪、高石、半岭亭、下田、半山、良埔、大燕、上雪、芹岭)、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3.9万人,土地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 主要产业:(1)工业: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2.4亿元,比增16%;新办工业企业4家;2005年一季度新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3个,在谈项目
51、天宝镇
  漳州市芗城区辖镇。市香蕉主产地。1954年置天宝乡,1960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南临九龙江,北靠天宝大山,距市中心10公里。面积442平方公里,人口43万。319国道过境,通水运。辖天宝、山美、路边、塔尾、黑溪、田寮、后苍、珠里、张坑、凤园、后塘、过塘、大寨、月岭、盘各、后寨、洪坑、仙都、埔里20个村委会和天宝镇居委会。主要企业有食品加工、服装、包装、建筑、建材、运输等业,有后
52、赤湖镇
  漳州市漳浦县赤湖镇位于福建省闽南金三角,东临台湾海峡,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距厦门港45公里,与漳诏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对接,省道漳东线横跨整个镇区。全镇人口5.3万人,土地面积89平方公里,山海田兼备,自古就有锦湖美称。         赤湖镇拥有省级重点工业园区赤湖工业园区,全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规划有污染集中控制、建材加工、服装生产、食品开发、高新技术、五金制造、游艇制造和
53、朝阳街道
  朝阳镇成立于1997年3月,全镇面积42.2平方公里,是龙文区面积最大的乡镇,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和5个镇属农(林)场,常住人口3.98万人,地处龙文区北部,是龙文区的新兴工贸城镇。[1]-区位特点该镇位于辖区北部,东与龙海市榜山镇接壤,西靠国道319线,南与蓝田镇毗邻,北濒九龙江北溪南岸与郭坑镇隔江相望。区内交通便捷,漳龙高速公路、鹰厦铁路、省道官九线穿境而过,漳龙高速漳州北互通设在
54、港尾镇
  港尾镇位于龙海市东南部,地处漳州市南太武经贸协作区中心腹地,毗邻厦门经济特区。面积69.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6个村(居)。境内有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漳州后石电厂、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等大型项目,拥有天然优良的深水港湾。工业和海洋水产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水产品加工、工艺品制造、机械制造、码头仓储等七大行业。建立了万亩“贝、藻、鱼”浅海滩涂养殖区,拥有400多艘渔船组成的外海捕
55、大南坂镇
    明万历年间,乡绅陈梧在这里为其父母墓建“风木亭”一座,周围尽是荒埔,称“大垅坂”。清康熙《漳浦县志》记载:“康熙三十七年,乡绅黄性震捐资置义冢一处,址在风木亭大垅坂。”后大垅坂转音为大南坂。民国初年建大部亭一座于原梅林铺址上,状如土地公庙,曾有人在那里卖凉茶糕点,故称“大路店”。大南坂农场的前身是漳浦农场,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8月),隶属于福建省建设厅农林改良总场,1955年4月成立福
56、梅岭镇
  梅岭镇位于诏安县东南部,三面临海,东与东山县一水之隔,西临宫口港,南与广东省南澳县隔海相望,土地面积 29.7 平方公里,辖区 15 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650亩,林业总面积15901亩,海岸线长达22 公里,人口3.34万人。201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27亿元,工业税收1927万元,外贸出口6375万美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500元。2016年1-6月规模工业总产值16
57、列屿镇
  峛屿镇[Lǐ Yǔ]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南部,距县城20千米。辖12个行政村。镇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岸线长15千米。有县文物保护单位墓林山尖峰贝丘文化遗址及剑石岩、梅川等名胜古迹。 峛屿镇是漳州市二十九个沿海重点乡镇之一,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与东山岛一衣带水。全镇三山六海一分田。辖有十二个行政村。总户数6751户总人口23009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也是侨乡,有侨属143户。  [代码]350
58、船场镇
  船场镇地处南靖县西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东界金山镇,西靠书洋镇,南接南坑镇,北邻奎洋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中心枢纽站,距土楼主景区18公里,距县城20公里,是闽南山区重要集镇和物资集散地。全镇方圆总面积193平方公平,辖有19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约2.7万人。历史上,由于水路发达,船舶云集,故名船场。 船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60
59、马坪镇
  马坪镇位于漳浦县东北部丘陵地带,北与龙海市白水镇交界,东与前亭镇和白竹湖农场接壤,南与佛昙镇毗连,西与赤岭乡为邻。四面环山,以“马山”和“大坪岭”得名为“马坪”。全镇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镇办场。全镇共4297户,17724人,耕地面积21万亩,山地33万亩。全镇有耕地21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水果、蔬菜。山坡地33万亩,已种植果树2万多亩,主要有龙眼、荔枝、香蕉、桃、
60、五寨乡
  五寨乡地处平和县东南部,东邻漳浦,西南与云霄毗接,北连南胜镇。全境90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设在优美村大埔。五寨素有平和南大门、平和出海口之称,五寨乡特色经济凸显,是漳州市蔬菜专业乡,平和县对台农业示范窗口,主要盛产台湾莲雾、青枣、木瓜等优良果蔬品种。五寨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名瓷“克拉克”瓷发祥地、台湾雾峰林氏祖籍地。【基本人文】全乡辖9个行政村, 96个村民小组,1个国营农场,3个作业区,总人口2
61、盘陀镇
  盘陀镇位于漳浦县西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6公里。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自北而西至南三面绕梁山山脉:北与石榴镇交界的洞仔尖(海拔655米),西与云霄县交界的笔架山(海拔888.9米)、六齿山(海拔562米)、雀目山(海拔644米)、笋石尖(海拔688.5米)、狮仔石尖(海拔627米),南与沙西镇的四粒石山(海拔713米),与杜浔镇交界的分水山(海拔654米)。盘陀地名因盘陀岭得名,盘陀岭
62、山城镇
   山城镇位于福建省南靖县南部、船场溪下游。东靠靖城镇和丰田华侨农场,西界南坑乡,南与平和县接壤,北与龙山镇毗邻,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沿河流域是冲积平原,其余属丘陵地。船场溪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  元、明、清时期,山城属归德里,民国时期属山城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一区,1958年为山城公社,1984年7月改设山城乡。1987年5月,山城乡并入山城镇。1990年,全镇分为27个行政村、5个居
63、和溪镇
  和溪镇位居九龙江西溪源头的闽西南结合部,与龙岩、漳平、华安三县(市)毗邻,319国道、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等穿境而过,是农村集市贸易的集散地,边贸历史长达600多年。全镇现有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9万人,辖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0.4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度20摄氏度,年降水量1850毫米,平均海拔460米,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镇
64、霞葛镇
  霞葛镇位于诏安县西北山区,1987年从官陂拆出建乡,1992年2月改为镇。东部与北部连接官陂镇,南接太平镇,东南邻红星乡,西南邻广东饶平县,西北接秀篆镇。该镇四面环山,是一个天然盆地,总面积80.7平方公里,拥有山地7.2万亩,耕地1.35万亩,水稻等农作物播种面积2.5万亩,荔枝等水果种植面积3.1万亩。该镇下辖溪东、五通、庄溪、天桥、南陂、坑河、华河、司下、庵下、溪林共10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
65、深土镇
  深土镇位于漳浦县东南部,北邻湖西、赤土2乡,东邻赤湖镇,西邻旧镇镇,南邻竹屿盐场和六鳌镇,东南临将军湾海域,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的东平村在灶山主峰(海拨580米)之下,南部的深土村一带为海积平原。全镇总面积70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4公里。深土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40064亩。近年来,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总投资达300万元的国家级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改善和恢复灌
66、湖林乡
  湖林乡(驻西陂村)位于华安县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该乡辖8个行政村(西陂、岛濑、大坪、前坑、湖林、石井(海拔900米)、上田、吉土),土地面积185.7平方公里,人口9600多人。 主要产业:(1)工业: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4500万元,比增5.6%。2005年一季度新投产项目1个,在建项目5个,在 谈项目1个。(2)竹:酸竹笋面积6000多亩,麻绿竹面积8000多亩。(3)水果:以荔枝、龙眼、
67、绥安镇
  漳浦县辖镇。县府驻地。民国29年(1940)置绥安镇。1956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更名城关公社居民大队,1982年复置绥安镇。位于县境中部,鹿溪下游。面积1247平方公里,人口87万。324国道过境。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城东、城西、朝阳、城北8个居委会和南门、油车、石斋、京里、绥东、绥西、绥南、绥北、溪南、马坑、鹿溪、炉尾、黄仓、麦园埔、草埔、大埔、英山、后港、顶下草、下梧、楼脚、后潭、
68、佛昙镇
  佛昙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因芙蓉山下从前有一口清潭,映现山顶一块状如佛头的天然岩石,称佛潭,以至成为地名。横跨在鸿儒江上的桥梁称佛潭桥,以后桥名又成为地名。早在唐代,“开漳”刺史陈元光已经写下壮丽诗篇《晓发佛潭桥》,当时陈元光奏准设立漳州和漳浦县,立行台于四境,其中东行台设在漳浦县佛潭桥。自唐至清朝,官方的文书、地方志都称现在的佛昙镇为佛潭桥,群众讹音为“浮南桥”,文字上则简写为佛潭,民国初年,开始将
69、霞寨镇
  霞寨镇地处平和县西部,东接小溪镇,西连崎岭乡,南与国强乡毗邻,北*芦溪镇、山格镇。省道郊柏线穿境而过。现辖26个村委会,269个村民小组,329个自然村,12879户,49303人。全镇面积207平方公里,整个地形是四面群山环抱,中间夹以丘陵、平川。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3座,最高峰双尖山,海拔1104米,大湖村最低,海拔260米。小坪洋、大坪洋、霞寨洋三块小平川田连阡陌,粮蔗丰茂,是霞寨的膏腴之
70、莆美镇
  莆美镇位于福建省云霄县中部,距县政府2.5千米。辖3个社区、24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南溪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漳江。有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政墓和献宝山烈士陵园、仙峰岩、南山寺等文物古迹。明代曾筑抗倭城堡。  莆美镇1944年属阳山乡,1958年属红旗、海峰两个公社,1966年置莆美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4.3万,辖后汤、演武亭、前埔、宝树、双溪口、高
71、书洋镇
田螺坑土楼群   书洋镇位于南靖西南部,省道山长线穿境而过,系南靖、平和、永定三县交汇处的重要边贸集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全镇土地面积184平方公里,辖有21个自治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多人。有关海内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近5万人,是漳州市重点侨乡之一。 该镇既是历史文化名乡,又是我县的土楼旅游景点汇集地之一。全镇拥有方圆土楼400多座,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田螺坑自然村、塔
72、陈城镇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陈城镇,位于东山县东南隅,三面环海,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长53公里,占全县海岸线的30%,海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全镇有31个自然村,13个行政村,人口3.3万;耕地面积1.75万亩,林地面积1.85万亩,70%属沙质地,素有“东海绿洲”之美誉,是东山县创汇农业主要基地,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百强乡镇”、“渔业十强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73、南坑镇
  南坑镇位于南靖西北部,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境内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素有“树海竹洋”之称,是虎伯寮国家自然级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兰花之乡”、九龙江西溪发源地、0闽南地委机关旧址所在地,也是福建土楼(南靖)的必经之地。南坑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厦门机场75公里、漳州市区48公里、漳龙高速25公里、县城8公里、福建土楼(南靖)31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的山梅公路穿境而过。全境森林
74、浦南镇
  浦南镇位于芗城区东北部,地处九龙江北溪下游。东部与华安、长泰相邻,西接天宝林场,西南连后房农场和石亭镇,南部与龙文区交界,面积64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果林场,总人口29302人。改革开放以来,浦南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镇党委、0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全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03亿元,比200
75、文峰镇
  文峰镇位于平和县东部,全镇土地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设有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6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14135人。2008年4月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新农合参合率达97.6%,居全县第二;计生工作2008年由市三类乡镇直接晋升为一类乡镇,成为全县唯一计生一类乡镇。【交通状况】文峰镇作为平和县的东大门,交通十分便捷,省道“官九线”贯穿文峰全境。距平和县城仅14公里,
76、火田镇
  火田镇民国时期曾为高岳乡、西岳乡。新中国成立初分属二、六区。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60年分为火田、菜埔两个公社,1965年又并为火田公社,1984年改火田乡,1993年改为火田镇。水果之乡  火田镇位于云霄县东北部,是漳州郡治的发祥地,全镇辖21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总人口5.4万人,地域面积1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6万亩,属丘陵地形,耕地面积3.2万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
77、小溪镇
  小溪镇位于九龙江西溪上游的花山溪畔,距漳州市区6l公里,是平和县城所在地。全镇1112.2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5摄氏度,无霜期达350天,常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降雨1500—1700毫米.主要河流有花山溪和牛头溪,两溪在境内中部的城区东南溪口处汇合,流经山格、南靖、漳州,汇入九龙江.省道郊柏线、牛旧线贯穿全境,并在城区交汇。 小溪物产丰富,种植南亚热
78、六鳌镇
  六鳌镇在漳浦县东南端,东北与深土镇接壤,辖域包括整个六鳌半岛和附近海域、岛礁。陆地面积264平方公里,海岸线38公里,自古为海防要地。有六鳌山(原名青山)、崂岈山(旧县志作罗绮山)、鸟嘴山、东本山(旧县志作鸡心山),此外皆沙地,没有河流。从前,常“飞沙走石”,堙没田园,厝宅也受威胁。解放后,营造防护林,镇住风沙。耕地9200亩,大都是沙质旱地,靠池塘及打井灌溉,少水田,经济以渔业为主. 鳌除六鳌山
79、蓝田街道
  博罗县辖镇。1978年建立蓝田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位于博罗、紫金、河源三县交界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范围。面积39.4平方公里,人口0.7万。旁依东江,水上运输,上可至河源、龙川,下可达惠州、广州。京九铁路,205国道从旁边穿过。水陆交通便利。辖蓝田、蓝新、秀埔、吉石4个管理区。以种养为主,并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三高”农业生产基地。所产的荔枝、红瓜、长白杂交猪
80、龙山镇
  龙山镇东临漳州,西连龙岩,是漳州市重点乡镇,是闽西南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全镇总面积319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人口3.86万人,耕地面积4万亩,山地面积33万亩;319国道线、漳龙高速公路、在建中的龙厦铁路贯穿全境,且南靖段的客(货)运站设在龙山镇区;九龙江西溪、永丰溪流经全境,大小溪流数十条,建有中小型水电站15座和2座11千万伏输变电站;境内物产丰富,盛产各种优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