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3]
81、上地村
  上地村位于新阳镇北部,距镇区15公里,海拨520米。由上洋、下洋、上树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289 户,农业人口1201人(其中男722人,女479人)。实有劳动力人数72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口211人。全村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农用地总面积3268亩,其中耕地1015.31亩;林地6917亩。全村现有灌溉渠8000多米,均能自流灌溉全村耕地。现有乡村公路8.5 公里,其中水泥路
82、后坪村
  后坪村是少数民族(畲族)行政村,位于尤溪县西滨镇西北部,海拔300米,东邻坂兜村,西邻乐洋村,南邻演溪村,北邻科竹村,距县城55公里,距集镇10公里,均为水泥路。现全村总人口187户716人(其中男409人,女307人),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劳动力总数434人,其中已转移就业369人,土地总面积6640亩,其中耕地面积603亩,森林面积5381亩。村民都以古代建筑房屋居住,环境优美,土地肥
83、本洋村
  本洋村位于溪尾乡东北北面,南临湖山,北临洋中。全村共有户数366户,人口1385人,其中:男762人、女623人,村民小组12组。土地总面积13680亩,其中:有林地9658亩、耕地面积1805亩。粮食总产量749吨。2012年,工农业总产值198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8万元、工业总产值7万元,企业总产值412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茶叶、油茶,截至2012年底共生产茶叶500亩、油
85、秀峤村
  秀峤村位于溪尾乡东南方向,与台溪乡、中仙乡、汤川乡接壤。全村总共有户数298户,人口1148人,其中:男620人、女528人,村民小组12组。土地总面积19029亩,其中:有林地13761亩、耕地面积1763亩。截至2012年,实现粮食总产量415吨;工农业总产值144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8万元、工业总产值20万元,企业总产值418万元。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为毛竹生产和加工。截至201
88、双峰村
  双峰村地处永安市贡川镇高山地区,海拔1000米,南距永安市区26公里,北距三明43公里,山林及毛竹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全村现有人口417人,120户,4个村民小组,拥有耕地面积810亩,林地面积12600亩,其中竹林8740亩,天然林3100多亩。外出务工、经商、家禽畜养殖、蔬菜种植以及毛竹山林等是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三明市生态村、文明村,永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村。
89、青水村
  青水畲族村地处畲族乡集镇所在地,是青水畲族乡经济、文化中心,是畲族聚居村,全村共6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426户,1827人,畲族人口占85%以上,现有山林面积10074亩(国有经营面积3600亩),其中毛竹林1746亩,果园200多亩,茶园120亩,耕地面积1760多亩,全村无村办企业和矿产资源,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农产品销售、从事运输业、小商品经营和劳务输出。近年来,在各级党
90、沙洲村
  沙洲村位于伊家乡西北部,东与兰溪村相临,南与陈家村交界,西与黄埠乡竹薮村连接,北与里心镇双溪村滩角村相通。全村辖有257户,1057个人口,分布于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有水耕地面积1530 亩,森林面积2.6万亩,到2012年其中毛禾竹7000亩,果山1060亩,商品材基地7000亩。毛竹、制种、烤烟正成为村财增收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2011年人均纯收入7160元。我村于2012年挤出两万
91、朗桥村
  朗桥村基本概况朗桥是省定革命老区村,本村位于钟山镇东部,海拔600多米,夏季气候凉爽,适合休闲渡假好去处。东北与城厢区常太镇东坪村接壤,西邻麦斜岩东大门景区,距离镇中心四公里的偏远山村。全村区域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950亩,耕地面积2050亩;有18个自然村,其中民族自然村一个(畲族),100多人,20个村民小组,全村拥有小学一所;卫生所一所,村医4人。全村是全镇第三在大村庄,人
92、西林村
  西林村位于仙游县钟山镇西部距镇机关2.3公里,仙游--庄边公路西侧。东至钟山镇钟山村,西至钟山镇临水村,南至钟山镇南兴村,北至钟山镇新莲村。全村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861亩,山地一万多亩,全村共有453户,总人口1758人,下辖:后灶、何厝、西林、梧洋、上林、南山6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境内有西漈水库蓄水设施,灌溉农田。村民从事种植业,自2000年至今成为蔬菜生产基地,引
93、田厝村
  田厝村是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303106208。
94、坎下村
  坎下村是2011年邵武市文明村位于东经117°16′48″,北纬27°12′27″。该村位于邵武市南部,距和平镇所在地6千米,距城区46公里。座落在和平镇最高峰武阳仙峰(观星山)脚下。东与坎头村、朱源村相邻,西与金坑乡交界,南与罗前村相邻,北与沿山镇交界。坎下村系邵武市和平镇第二大行政村,因村后有较高的田埂,方言“埂”即“坎”,故名坎下村。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880户,2945人。另有流动人口
95、危冲村
  危冲村被评为邵武市2011年度“文明村”、“卫生村”称号,位于东经117°18′8″,北纬27°10′23″。该村紧邻和平镇,距镇区1.05千米,交通便利,东与大埠岗交界、南与和平村、罗前相连、北与坎头、鹿口、黎舍村接壤。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36户,1485人。另有流动人口121人。境内地形以山区为主。地势略为北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米,最高点位于坪地水库,海拔450米,最低点位于危冲村
96、肖家坊村
  肖家坊村位于邵武市西南部,距市区46公里,距泰宁县37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肖家坊互通口仅2公里。东南与泰宁县的朱口镇接壤、西北与本市桂林乡、和平镇毗邻,作为省级商品粮基地,现有农业人口2086人,耕地面积3178亩,本村还是邵武市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常年制种面积有600亩。2013年建成新村,成为肖家坊镇的主要集市,街道长300米,新入住52户。 2013年投入农发项目300万,小农水70万,中型灌
97、大历村
  大历村是大历镇镇区所在村、大历镇最大的行政村,“顺昌县文明村”。 名称来历旧时称“大历口”、曾名“洋后”,现名“大历”。地理位置地处顺昌县东南部,大历镇镇区中心,鹭鹚溪沿岸,其边缘与大历镇秀吴村、龙头村、下店村交界,大历镇人民政府所驻村。辖小王历一个自然村、12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18.1平方公里。电话区号0599,邮政编码353202,距顺昌县城关34公里,距南平市城区80公里。人口面积20
98、枫溪村
  枫溪村位于枫溪乡政府所在地,与武夷山相邻,村域面积12.05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350人,318户,辖区8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全村山地面积102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98亩,竹山面积6800亩。独特的高山气候条件,便利的通城水泥路、发达的宽带通信网络使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稻萍鱼干、笋干、宣纸、畅销省内外,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发展的高山反季节蔬菜西红柿已达到200多亩,已形成订单农业。
100、大洋坪村
  大洋坪村离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全村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132人,耕地面积1602亩。山林面积39820亩,主要以烟叶种植、林业收入为主。
101、清溪村
  清溪村位于光泽县司前乡的东南部,属革命老区基点贫困村,闽江支流源头。距乡政府24公里,离县城84公里,东北部与武夷山挂墩村接壤,西南部临寨里镇高家水库,北靠西口、东山、新甸村、地貌复杂,高山连绵,还有丘陵以及山间丘间盆谷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多、平地少。辖区总面积69.4平方公里,15个村民小组、486户,人口1876人,党员40人,建立贫困家庭档案54户219人。现有耕地面积2547亩,大部份为梯
102、长庭村
  长庭村位于光泽县司前乡东北部,北面与江西省铅山县接壤,东临岱坪村,西靠庭燎村,北接司前村,南面与西口村、清溪村交界,距县城62公里;距离乡政府4.8公里。村辖区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410户、总人口1720人,其中少数民族56人,0党员47名,贫困人口211人。山地面积3.5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6901亩、油茶林面积2369亩、用材林面积25520亩(生态公益林
104、山坊村
  山坊村位于寨里镇北部,与司前乡举安、新甸、台山和墩上村毗邻。距县城40公里,寨里镇所在地17公里,总占地面积31平方公里,辖15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共427户1676人。耕地面积2040亩,林地面积3.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0.8万亩,年产毛竹5万根。全村以种粮、种烟和劳务外出就业等三大收入为主,以小规模种植茶油树、名贵紫薇,养殖黄牛、山羊等特色产业为辅。全村道路总里程为21公里,已完成硬化路程
105、李坊村
  李坊村位于李坊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全村现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42户,1481人,党员43人,山林面积8864亩,耕地面积2053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以烟稻轮作、种植毛竹,养兔、养猪,运输、经商为主。2012年村财总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213元。近年来,李坊村以“夯实党建基础、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管理等制度,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
107、源尾村
  源尾村概况源尾村系松溪县花桥乡行政村之一,位于松溪县城北部,距县城19公里,是革命老区重点村之一,现有人口2085人,户数550户,辖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92亩,山林面积37000亩,其中生态林2300亩。源尾村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山区行政村,小溪清澈,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山林清新,鸟儿欢快愉悦在林中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图画。源尾村还是一个老区基点村,民风纯
108、易家邦村
  易家邦村位于苏坂镇的东部,群众居住点,总人口956人,245户,13个村民小组,全村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20亩,林地面积1.1万多亩,果园面积1500多亩。村民收入以传统种养和外出务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左右,村财收入2万多元。在龙岩市率先注册登记“农民蜜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农民之家”、“恒亿文化中心”,成为村民的休闲、学习、娱乐场所。
109、太联村
  太联村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803211202。
110、大溪村
  大溪村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350803211201。
111、坪洋村
  坪洋村位于古竹乡东北,东与漳洲市南靖县梅林镇接壤,西北与陈东乡相倚,南与高头乡依偎,全村总面积有5.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86户、1900多人,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54名党员。坪洋村是全县有名的“红柿”之乡,村民以种植烟叶和红柿等其他经济作物为主,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6355元。
112、溪口村
  溪口村因双溪在村头相汇而出所得名,与蛟塘、瑶下、古竹等会毗邻,距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高北土楼群及洪坑村土楼民俗文化村各距十分钟车程,是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建设后花园和平开启北大门的理想地。全村总面积3平方多公里,其中耕地1000余亩、林地2760余亩、人口1300人。村中地势平坦开阔、青山翠绿如黛、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村庄交通四通八达。村民收入主要靠种植稻谷、烤烟、水果。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661
113、大阜村
  大阜村现人有口1968余人,565户,现有耕地1760亩,森林面积19000多亩,1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45人,上寨、下寨小组移民至葛布段,人口260多人,主要经济收入为烤烟、“六月红”芋子,近两年果山也得到了发展,种植了近万棵琯溪蜜柚,三年来村集体总资产增长了10667.87元,2013年已达9014元,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比2012提高了12%。
114、楼下村
  楼下村位于永定县南部,西与南溪新南村交界、南与奥杳村相邻,东与吴屋村相伴、北距湖坑镇所在地6公里,村落面积约2平方公里。现全村有人口202户718人,管辖楼下、彩乾、斗角三个自然6个村民小组,村民主要以农为业。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关心以及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全村面貌发现巨大变化,村民生活宽裕,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其中村内主干道路全部铺设水泥路面,而且四通八达,晚上灯光
115、吴银村
  吴银村是革命基点村,有红旗不倒之乡之称,与南江、南中村相邻,东南与平和县小芦溪交界,背连大溪乡黄龙村,是一个地道偏僻的分散山区,离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海拔800-960米。吴银村背靠海拔1560米大山—仙岽,山顶设有航空线碑,有仙栋林场防火僚望台,南边是革命圣地、具有小延安之称的旗扇山。在解放战争时期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扎营塔起竹僚建立了红色革0据地,当时主要的领导人有刘永生、谢绍兴、杨德明、江岩
116、南中村
  南中村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803106213。
117、湖坑村
  湖坑村位于湖坑集镇所在地,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赤珠甲、坝头、上东、下东)8个村民小组,420户1466人,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7人),总面积5119亩,其中有耕地面积1180亩,林地面积1579亩,主要以小作坊、经商、养殖、种植为主导产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7100多元。经新农村统一规划建设后,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中心坝新建自然村有三年一次大福场,场内可设老人活动中心,篮球运动场、活动室
118、下山村
  下山村是岐岭乡最大行政村,全村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9亩,山林面积1.75万亩。现有696户,2230人,0党员73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种植和劳务输出等。下山村是著名革命基点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闽、粤、赣著名的革0据地,牛牯扑自然村有“红色小井岗”之美称。1929年8月,毛泽东、-、陈毅、粟裕、邓子恢、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下山村领导开展革命斗争。毛泽东在青山下
119、陈正村
  陈正村区划:12个村民小组,其中园坝组、新楼组、拱辰组、中一组、中二组、水路组、长兴组、土楼组、楼背组、石头塘组、翻新组、福连组 人口:467户,1583人 自然资源:林地2957亩、耕地830亩、2座小型水电站主要产业:养猪、水稻、种烟、果园。
120、上洋村
  上洋村位于高陂镇中西南部,东接北山村,西、南与西陂相邻,北靠睦邻村,面积4、2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460多人,24个村民小组,131名党员,一所完小,1989年成立了村老年协会,为人多田少,无资源型村庄。上洋村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文明村”“卫生村”“信用村”。村两委在上级关心下,重视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家多,外出乡贤多的广泛人脉,支持和发展村集体的各项建设,近年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