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
1、下和洋村
  下和洋自然村是远近有名的“文化村”,创造了福清文化领域的好几个“最”:下和洋小学,是福清第一所且现今仅存的自然村完小;创办于清光绪2年的和洋堂,是福清第一所自然村教堂;著名气象学家、福清第一位中科院院士高由禧,诞生于下和洋。为了守住文化根脉,南宵村规划并实施了下和洋古民居文化产业园开发。修缮步云学堂、高由禧祖厝、医学之家等15栋古民居。其中,步云学堂由多个公益组织发起,每周志愿者们会针对村里的老人
2、大谷村
  连江县黄岐镇大谷村现有人口568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多外出务工,村内常住人口不足百人,居住较为分散,西古两处,其中0党员27名,村“两委”成员4名(其中支委2名)。村级综合服务场所于2011年11月由村小学改建而成,混凝土结构,建筑总面积65平方米,使用面积13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万元,其中:县级配套1.5万元,村自筹6.5万元。办公家俱配置情况:有国旗1面,党旗1面,办公桌5张,办公椅5
3、百丈村
  本村共有836人,总户数251户有二个自然村(百丈、际下),是老区基点村,党员人数有36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水利建设:总长1800米篮球场:面积为304平方米活动中心建设:面积为800平方米
4、翁山村
  [地名含义]:玉叶山西北麓小山,山上巨石倒悬,远看如戴笠老翁席地而坐,故称翁山。[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翁山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翁山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翁山大队。1969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翁山大队,1984年为泉州市罗溪乡翁山村委会。[人口、土地面积]:村落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4427人,1133户,辖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概况]:1、地理
5、新东村
  洛江区罗溪镇新东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无 [历史沿革]:明、清为晋江县四十七都,民国为晋江县大罗溪乡前溪保,解放初为晋江县第一区前溪乡,1958年为晋江县罗溪公社新东大队。1969年为泉州市罗溪公社前溪大队。1984年为罗溪乡新东村委会。下辖:新兴、山东两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在寮内。罗溪镇清朝称为泉州市四十七都玉尔乡常建里;民国十七年(1928)属晋江县第四区;1950年为晋江县第一区;197
6、炉田村
  [地名含义]:本村是安溪县炉田乡王氏移居而来定名的,为纪念原地名变把此村命名为:“炉田”。 [历史沿革]:解放初炉田与梧峰合并为梧峰乡,公社化后拆队,炉田大队,梧峰,1987年体制改革,名叫炉田村委会。村委会驻地炉田。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916人,282户,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一万八千多亩。 [概况]: 1、行政辖域:炉田村位于马甲镇政府东北部
7、虹山村
  我村坐落于洛江区北郊, 位于东经:118度35分,北纬:25度16分.东接罗溪广桥、钟山、西北-松角山、南-苏山、西-白凤。虹山村环境清新,是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中心行政村, 辖区内有信用社、卫生院、幼儿园、中小学等公共设施,村里风景秀丽、古树参天、绿水滢回,有岩崖错落、垂瀑如虹的观瀑自然景观。我村现留有清代古民建筑多座,古民居“三雕”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山有白虹漈,有龙潭岁旱祷之”,“云气升潭
8、古浮村
  据灵海庙碑铭记载: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海边漂浮一根巨木,渔民拾回一看,巨木镶一暗盒,藏有一张书写“杨府大使”字样的黄纸。村民遂以该木雕神像、建“灵海庙”以奉祀。自此以后,人丁大旺,故称“古浮”,即取“古之神木飘浮而至,庇佑一方”之意也。  其实,灵海庙奉祀的“杨府大使”即是北宋杨家将。有庙联为证:“青史流芳功高扶宋室;代王赴会英烈树奇功。”因此,村民对所奉祀的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情有独钟,
9、洪厝村
  1959年,与西墩合并为西墩大队;1985年,析出建村。以位于洪厝山之侧而得名,雅称“鸿山”。  另有传说,称早时有洪、陈、蔡、曾、郭、许等姓居民陆续迁居于此。分别在不同角落建宅,命名为洪厝、陈厝、蔡厝、曾厝、郭厝、许厝。明代,又有王、杨等姓迁入。后来,只有洪厝洪氏留居其地,故“洪厝”一名沿袭至今。清代《祥芝长房中派蔡氏谱牒》记载,蔡垣周(1594—1664年),娶“洪厝乡王氏,谥慈淑”。(王明篇
10、天山村
  天山村系南安市眉山乡革命老区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部山区。东与金淘镇深辉村接壤,西与本乡太山村相邻,北与占石村叶飞故居接壤,南与安溪参内乡田底村相连。距乡政府所在地4.8公里,聚落在朝天山南麓山谷间,呈长方形分布,山清水秀。村委会设在郊边,有存岭、大坪、后格、琦园、仁宫、郊边、土楼口、马路、马乾、岭头、鸟来乾、加礼林、西林、九埕14个自然村,有30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550户4512人。耕地面积238
11、大演村
  大演村在蓬华镇政府西北11公里处。以主要的自然村大演村而得名。民国年间属蓬华乡大路保,解放初为华美大演村,公社化时为大演大队,1984年为蓬华乡大演村委会,1991年改称为蓬华镇大演村委会。大演村村委会设在大演。有大演、尾厝、岭脚、水尾、岩内5个自然村。有10个村民小组,村民321户1844人。聚落在棋山东麓丘陵山谷间,呈方形分布。有耕地870亩,山地5107亩。主种水稻、甘薯、甘蔗等。林果有松木
12、更新村
  更新村地处福厦公路324线两侧,位于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片的中心,依山靠路临海。全村分为1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85人。村现有耕地面积1986亩,以农业种植为主,山地面积2200亩,马尾松占大部分,石资源丰富。村现有小学一所,私办幼儿园一所,一幢二层村委会办公楼。一幢二层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一处健身场所。
13、石盘村
  石盘村,古代称玉盘头,在石盘外堀社尾,地名早称为石壁皮,现王水木建屋右边横路外,有一块大石头,石头面半,圆如盘,据传说古人把这块石头称为玉;因此玉盘头由此改名,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后,此石被村民毁掉取用于建筑材料。解放初期,石盘隶属芦田公社,后于1961年从芦田划出称玉山大队。随后,由于区域划定隶属西坪公社,更改为石盘大队,辖内堀、外堀、西山等三个自然村落,于1971年上级区域划定隶属国营芦田茶场,
14、温泉村
  温泉村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524101205。
15、福洋村
  福洋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北偏西5.7公里处,海拔930米。据传,古代该地有一农户,养100只鸭,一夜下了200个蛋,被认为是福地,故称福洋。村会委设在前村,辖11个自然村。境内福洋尾自然村有一座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的石拱桥,名曰万安桥,是迄今县内所知最早建造的石拱桥;有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民间土楼“垂裕堂”,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垂裕堂左上角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16、龙通村
  龙通古代称“林东”在古代凡去赶圩桃舟、一都都要从龙通村经过,因此四通八达,后雅称为龙通。民国期间与石门村合并,为仙门保,1952年从仙门保拆出为石龙乡属十三区辖。1958年11月从石龙乡拆出为龙通大队。1984年改为龙通村委会。在镇政府驻地北5.7公里处,莲花山东南坡,海拔692米。龙通村东连石门村,西接大坂南与洪佑,北毗永春美岭春。村委会设在洋中。村民主要为许姓,还有李、吴、汪、苏、王、黄、郑等
17、西昌村
  西昌村位于蓬壶镇西部,是人口众多的平原村之一。全村总人口5000多人,外出务工近千人。村属前后近三公里之长,村头有水尾万春桥桥亭一座,村中山上有一座佛寺,村尾有一片绿油油的柑园、茶园和一座座食用菌菇房。全村分为四个自然角落,23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组。村委会和村属小学及卫生所均设在村中心点,方便于村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157亩,有龟垅水库1个,柑园202亩,茶园195亩,卫生所3间,全日制小学1
18、吾江村
  吾江村地处石鼓镇东北角,是革命老区的红点村之一。全村有650户,总人口2500人,十七个村民小组分居在(-、内吾坑、下半岭)三个自然村落。耕地面积1211亩,山地2800亩。主要经济作物有麻竹、芦柑、西红柿、苦瓜、红角椒、黄瓜等名优果蔬及茶叶。是本县有名的麻竹基地,麻竹笋在2001年被评为市级“名优蔬菜”,麻竹笋干远销国内外;大棚蔬菜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专家、菜农前来参观学习。
19、龙水村
  龙水村位于仙夹镇东北端, 距离镇中心4公里;我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村里设有小学、老年人活动场地等;主要农副产品有芦柑、介菜等;几年以来,村两委坚持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
20、山后村
  山后村位于仙夹镇北偏东方向, 距离镇中心3公里;与龙美村相交;我村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村里设有小学、老年人活动场地等;主要农副产品有芦柑、介菜、茶等;几年以来,村两委坚持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
21、溪西村
  溪西村是永春县的革命老区,解放初期是游击队的根据地,是革0据地的基点村。全村分有三个自然角落、17个生产小组,人口2985人。拥有较丰富的森林、水利、矿泉水和旅游资源。在村管辖区内有一古迹:鼎仙岩。它四周层林叠翠,环境幽雅,岩石峥嵘峻峭,泉水淙淙,如丝如弦,伴你而行。现藏有南宋理学家朱子墨迹,如今被列入永春县文物保护单位,是永春县较为著名的古迹之一,同时又是闽南水仙发源地。 我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
22、溪洋村
  溪洋村位于桂阳村东北侧,全村土地总面积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5亩,林业用地8101亩,果园面积199亩,共4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溪头洋,距桂阳乡政府仅1公里。1999年底,全村共有188户843人,均为汉族,林姓居多,其中男429人,女414人,劳动力252个。溪洋村宋属常平乡贵湖里,明属常平乡杨梅上团,清属梅上里桂阳社,民国23年编为桂阳联保溪洋保,民国28年后属桂涌乡
23、桂格村
  桂格村位于上涌乡西北部,与本乡的云路、传豪、桂林、西溪村、大铭乡的大铭村、赤水镇的铭爱村毗邻,全村土地总面积13.29平方公里,有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1999年全村共有446户2001人,其中0党员32人。据史载,在唐玄宗12年间(大约1000多年前),仙游县郑二公在此地开基定居。早期称为桂格堡,土改时称云路乡,1961年称桂格大队,1985年为桂格村,俗称半林格。相传唐朝开元期间,在九仙山
24、桂林村
  桂林村位于九仙山北麓,上涌乡北部,海拔800米,与中洋、传豪、桂格村毗邻,距县城50多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有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村共有241户981人,其中0党员22人。人民公社以前,桂林村、中洋村、下村村、门头村、东山村统称桂林乡,1984年11月建立桂林村民委员会。桂林村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835亩,粮食总产量322吨,林地面积1430亩,其中果园面积6
25、湖头村
  湖头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东邻桂阳乡彭坑村,西接上涌乡曾坂村,南连桂阳乡禄城自然村,北毗葛坑村,全村土地总面积10.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2020亩,耕地449亩,果园85亩,设4个村民小组,分湖头、李田2个自然村。1999年末全村共有174户712人,均系汉族,其中男363人,女349人,劳动力344个。湖头村海拔620米,属山区低谷平地,以地形而得名。发源于戴云山的涌溪流经全境,村民大多
26、福林村
  福林村系芗城区浦南镇一个行政村,位于古城漳州市区北郊,距市区17公里,东靠九龙江北溪,西与浯沧村接壤,南北依山,有三条水泥路直通县道石天线公路,交通发达。村落面积3.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418人,440户,辖福林、东青、林兜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福林村现在小学1所,古祠堂1座,庙宇1座。闽台著名的福林获国庙,建于明代,为纪念保国佑民,收复失地,追求统一的东晋政治家谢安(公元320年至385
27、东田村
  东田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0217。
28、张渠村
  张渠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0210。
29、山边村
  山边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0219。
30、英勇村
  英勇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5213。
31、吉春村
  吉春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5214。
32、后坪村
  后坪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6205。
33、岭头村
  岭头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6210。
34、光祠村
  光祠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6204。
35、霞峰村
  霞峰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奎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6203。
36、高溪村
  高溪村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50627108211。
37、赤坑村
  赤坑录属船场镇的一村,村部设地赤坑尾组,本村位于船场镇西北部,东临星光村,西与龙水村、书洋镇奎坑村、罗坑村交界,北连奎洋镇接壤,南与下岭村、高联村相邻。距镇所在地13公里。全村平均海拔450米左右。下赤线直达本村。[村落与居民]赤坑村方圆36000平方米,下辖后洞、过笼、石梯、班塘、赤坑尾、坝头、岭头、外厝、山竹奇、大片田、赤坑头、湖山、湖水等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5户,总人口1285人。原村
38、龙水村
  龙水村隶属船场镇的一村,村部设地罗坑洋,本村位于船场镇西北部,东临高联村、下岭村;西至奎坑村;南至冷水坑;北至赤坑村相邻,距离镇政府13公里,全村平均海拔550米左右,村部公路直通各个自然村和相邻村。[村落与居民]龙水村方圆1.5平方公里,龙石示头,罗坑洋、顶楼、下楼、赤坑、圳尾等6个自然村,总户数350户,总人口1405人。由于自然村居住分散,各村庄都有一条小溪,水源充足,故曰龙水。[村风村貌]
39、上汤村
  上汤村位于船场镇西南部,东与西坑村接壤,西与甘芳村交界,北连冷水村、西坑村,南与南坑镇相邻。[村落与居民]全村方圆7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达1282人,254户,10个村民小组。[村风村貌]自古以来,上汤村民就沿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善良、纯朴、好客,邻里团结和睦,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村”。[建筑景观]上汤村虽然村落分散,但建筑别具一格,有的村落房屋建筑错落有致,还有不少的土楼,现有
40、梧宅村
  梧宅村系漳州市南靖县船场镇第一大行政村,位于南靖县北部,在漳州人的母亲河“九龙江”西溪上游。梧宅村与其仳邻的星光村、鼎寮村、笔峰村共同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活像盛在玉盘中的四颗珍珠,这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东与下永村接壤,距龙山镇15公里,西与书洋镇交界,距田螺坑土楼群20公里,南通槽祠村,距镇政府所在地11公里,往北5公里便是南二水电站,与奎洋镇合溪口小组相邻。【村落与居民】村落面积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