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
21、苏埠镇
  苏埠镇域总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城镇长住人口2.8万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居委会,28个村。苏埠系千年古镇,自古以来就是皖西大别山口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素有小南京之称。1995年以来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中心建制镇、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九九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2946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0188万
22、东流镇
  千年古镇东流汉代为彭泽、石城 二县地 ,晋代为彭泽县-乡;唐会昌初年置东流场 ,取“大江曲折来,到此始东流“的诗句中 的“东流”为名;至五代十国的南唐(公元953年)升县。镇域 面积105平方公里 ,现辖7个村 3个社区 ,3.5万 人口 。集镇规划区8平方公里。为安徽省63家重点中心镇 首批省级文明小城慎,全国重点镇 ,是东至县工业基地 、旅游圣地和贸易集散地。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县城
23、陵阳镇
  陵阳镇位于青阳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80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面积213.85平方公里,人口25589人,2005年镇财政收入1907万元,总量跃居全县和全市第二。陵阳历来就有“富贵陵阳镇”的美誉,在西汉时期(前109年)置县郡,战国时期屈原曾驻足多年,自古为江南重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的传播要道,商业兴隆,多富商大贾,1965年-在此留下“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的佳
24、贡川镇
  地理位置:贡川镇地处205国道边,位于永安市北部,北距三明30公里,南距永安16 公里,与泉三高速公路莘口、益口两个互通口相距10到15公里。◆区域人口状况: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万亩;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80人。◆资源状况:鹰厦铁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纵贯境内,沙溪河流经集镇南北方向,水电装机容量7140千瓦,用材林面积4.3
25、安海镇
  晋江市辖镇。古称海湾,宋以后称安海。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1985年改安海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1.8万。福厦高速公路、石厦公路过境。辖兴胜、海东、鸿塔、复兴、东鲤5个居委会及西安、型厝、安东、灵水、曾林、大山后、可慕、西畲、西门、梧山、山兜、桥头、菌柄、上安、社坛、坝头、赤店、前湖、新店、坑边、瑶前、前林、下山后、庄头、后蔡、水后、曾埭、西柄、桐林、前埔、庵前、仁寿、
26、岵山镇
  岵山镇位于永春县城南部,为永春南大门,与南安市毗邻,镇域面积54.3平方公里,四面峰峦环绕,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全镇总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1.06万亩,山地面积5.4万亩,划分为11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199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岵山镇被列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6年经省爱卫会验收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 1997年被省定为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   岵山是永春的著名侨乡。目前,旅居海外
27、梅林镇
  梅林镇位于南靖县西北部,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三团溪由南而北汇入书教溪 ,山长公路贯穿全境。元、明、清时期,梅林属居仁里梅林总,长教属长窖总。民国初期属三团区和长教区。民国32年(1943年)属长梅乡,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3名进士,22名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为第五区。1958年9月为梅林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梅林乡,1999年撤乡建镇 。设10个村(居)委会,8
28、洋中镇
  洋中镇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部,省道宁古公路贯穿境内,土地面积153.3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7974户,33107人。镇所在地海拔34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是蕉城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素有“蕉城好西乡”的美称。   洋中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离闽东中心城市蕉城区仅28公里,离漳湾集装箱码头仅40公里,随着宁古线新线金涵至石后隧道的建设,将极大缩短至蕉城的距离。洋中镇
29、三都镇
  宁德市辖镇。1966年设三都公社,1980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4公里。面积80.8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松岐、港口、新塘、坪冈、玠溪、黄湾、礁溪、象溪、秋竹、城澳街、城澳里、西湖、三坪、寒垄、鸡公山、斗帽、仙竹、猛澳、七星、白匏、南澳、礁头、鱼潭、虾荡尾、青澳、大湾26个村委会和都澳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茶叶、对虾、海带、淡菜、紫菜。三都澳万吨轮船可往来其间,是良好的避风
30、山口镇
  山口位于修水县的东南部、修铜两县交界处,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曾整编驻扎于此。面积173.8平方公里,人口20016人,下辖12个行政村,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适合生态农业的发展。山口人素来民风古朴,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勤劳俭朴,艰苦创业。山口人喜饮茶,遇客先敬一碗茶,尤以客家茶系为主。地方风味有哨子、腊肉、扣碗肉、艾米果,清蒸洋鸭更是修水
31、塘湾镇
  贵溪市辖镇。1958年设塘湾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建镇。位于市境南部,须溪中游南岸,距市区23公里。面积172平方公里,人口3.2万。贵(溪)塘(湾)公路纵贯东部。辖塘湾居委会和大桥、古塘、山坑、金源、唐甸、塘湾、寨前、港西、江坊、财源、东港、芦甸、上祝、高畈、白果15个村委会。须溪沿东北边界北入信江。农业主产水稻、油菜、仙草。境内有瓷土资源,为景德镇出口瓷原料的主要产地。乡镇企业有瓷土
32、临江镇
  临江镇位于樟树市腹地,距樟树市区20公里,距新余市区53公里,距高安市区64公里,距省城南昌110公里。樟宜公路、樟高公路纵横其内,浙赣铁路、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樟树市南北、东西走向的重要交通枢纽。该镇市镇繁荣,流动人口量大,是樟树市河西的文化、经济、商贸中心。全镇面积83.3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45自然村,人口4.8万。城镇面积3.5平方公里,城
33、王村镇
  新成立的王村镇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辖41个村、l个居委会,总人口 5453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588人,农业人口34942人.工业初步形成耐火材料、机械、电子、食品酿造、建材及建筑安装、环保、日用陶瓷、化工、农药、地下资源开采加工等十大支柱行业。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框架,初具小城镇规模。农村经济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方圆数十里的经济商贸和文化中心。2000年社会总产值达到
34、大汶口镇
  大汶口镇位于巍巍泰山南麓,悠悠汶水之滨,处于著名的泰山与孔子故里曲阜的中心点,距两处各30余公里。隶属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人口8万。闻名遐迩的大汶口文化就发源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大汶口镇的发展日新月异。优质高效的农业全面发展,民营经济日益壮大,商业流通进一步活跃,大汶口文化旅游全面展开,教育、科技、文化、广播电视、卫生、通讯、城镇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迅猛,
35、淯溪镇
  育溪镇中心集镇是当阳三大古镇之一,自东晋远公法师倡道,临溪建寺,至今已有1600余年。由于地理位置与水陆交通条件优越,为当阳、远安、荆门边界及南漳等地农副特产品集散地,素有“小汉口”之称。1987年9月撤区并镇,2001年3月因镇处机构体制改革,由原脚东乡、育溪镇、陈院乡三乡镇合并而成。育溪镇位于当阳市东北部,地处荆山山脉以南,东与荆门市相邻,南与河溶镇相连,西与庙前镇隔河相望,北与远安、南漳交界
36、文家市镇
  文家市镇地处湘赣边界,人口4.6万,总面积148平方公里,是浏阳的边陲重镇、经济大镇和文明新镇。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文家市会师,从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中外。 文家市人民勤劳智慧,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7亿元,财政税收5000万元,集
37、聂市镇
  乘风乡、源潭镇、聂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聂市镇地理位置 位于湖南省临湘市中北部,地处长安河(又称聂市河、源潭河)注入黄盖湖的入口处,东抵羊楼司镇,西接云溪区,南与五里牌乡接壤,北与源潭镇为邻。自然环境 全境属丘陵地貌,地形南高北低,呈不规则长方形。境内山峦起伏,绿水潺浮,田园秀美,气候宜人。区位优势 最江公路穿境而过,聂长公路连通长岭炼油厂。黄盖湖居于北侧,长安河纵贯全境,距京广铁路、武广铁路、京珠高
38、芦洪市镇
  芦洪市镇地处东安县的中北部,东与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普利检镇相接,南与端桥铺、鹿马桥毗邻,西与黄泥洞林场及邵阳接壤,北与花桥、大盛相连。境内以溪谷平为主,次为岗地和丘陵。应水河自西至东纵穿境内流入湘江。290-589年为应阳县知府所在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立芦洪戌,为戌地所在地,属零陵县。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设芦洪巡检司,一直延至清道光九年(1829)。 1995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由
39、福利镇
  福利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城东部,东与平乐县沙子镇、福兴乡交界,南与本县普益乡相邻,西与本县阳朔镇接壤,北与本县兴坪镇和恭城县西岭乡相毗邻,位于漓江北岸。镇政府所在地距桂林市区70公里、阳朔县城8公里。全镇现有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18个自然村,3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695人,土地总面积约222.8平方公里。全镇地形属丘陵、山地,有耕地面积52868亩,林地面积11万亩,水库、山塘
40、那良镇
  那良镇位于十万大山南麓,东邻马路镇、东兴镇,南北与越南隔河相望,西与峒中镇相邻,北连接扶隆乡的上思县。全镇总面积315.9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1个居委会,总人口50150人,居住着汉、壮、瑶、京、侗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5%。那良镇是农业大镇,形成了肉桂、八角、柑橙、优质谷、用材林六大生产基地,2002年肉桂种植面积达70018亩;柑橙等水果种植面积达8142亩;优质谷种植面积达12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