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上崮村 | 隶属:大王庄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7212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王姓从章丘相公庄迁来。池、李两姓早居。因村西有一大沙丘,故名东上崮村。
民国初期到1955年属香山区、13区;1953年村里成立第一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1957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称为东上崮生产大队,隶属大王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大王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后归大王庄镇管辖。
东上崮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因此处是进出香山、黑龙潭山区的必经之路,所以多次遭受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摧残蹂躏。1942年日本鬼子在村东南岭上安上了据点,经常到村里进行疯狂的扫荡。曾无故枪杀了村民苏运甲和冯传子2人。 1941年古历6月7日至10日的4天里,-秦启荣部,因村民拒交钱粮,烧毁了全村1/3以的房屋,打死村民冯光振、冯安德等5人。敌人的暴行,激起了村民的义愤,村民成立了民兵队,配合八路军对敌人进行英勇抗击。在对秦启荣部的反击战中,打死了秦启荣的副官一名,击毙连长2名,打死敌士兵计百名之多,在军-合杀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解放战争中,村民男劳力抬单架、运给养,妇女做军鞋军袜,全村人积极支援子弟兵。村民崔成伦等人为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东上崮村北、东、南三面是河,西面是土地瘠薄的丘陵,解放前河水经常泛滥。人们披星戴月辛勤劳作,仍不能维持生计,很多户外出逃荒。截止到建国前,逃亡东北谋生的有6户,下山西谋生的有3户。
建国后,在中国0领导下,全村人民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战天斗地,下决心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
1957年村里就有砖瓦窑和石灰窑各一处,可以为村民换取几个称盐打油的钱。同时在村北修筑高2米、长1400多米的拦河石坝一处,将河水引入到农田里,以求庄稼高产。
1973年,又将村南的大岭开发,填平沟沟坑坑,硬是整出平坦的耕地80余亩。1974年又组织移河改道,填河造田300多亩。
为了扩大水浇地面积,十几年来,村里先后打深井7眼,大口井一眼,使全村土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使东上崮村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初步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富裕了的村民开始享受现代文明生活。1970年全村率先通电照明,1977年买了第一台19寸黑白电视机,1996年张庆喜等3户率先安上了电话。
现在的东上崮,户户有电视,40%的户有三轮车或四轮拖拉机、汽车,普及了电话。在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的带领下,东上崮人正在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迈进。
东上崮村人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从1927年就办起了小学一处。1968年和龙尾、虎口崖、孤山等村创办了东上崮联中,孩子们不出村就可以读小学、念初中。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10名学生被大中专学校录取,其中研究生1名。现在清华大学任教的崔刚是村里考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一、烈士英名录
崔成伦 苏培深
二、历任村支书
1940年-1942年
冯德孝
1943年-1947年
张新绪
1947年-1951年
张庆吉
1951年-1957年
苏曰英
1958年1月-1958年12月张保田
1959年-1963年
王化祥
1963年-1971年
冯安仁
1971年-2001年
张庆喜
2002年-
李延军
三、历任村主任
1941年
冯光木
1941年-1942年
王教孝
1942年-1943年
冯光木
1943年-1944年
张加田
1944年-1945年
毕泗成
1946年-1947年
张加田
1947年-1953年
苏曰英
1954年-1958年
王化松
1958年-1964年
苏培泉
1965年-1968年
张宝田
1968年-1978年
张运松
1979年-1984年
冯德新
1984年-1987年
王北坤
1987年-2001年
冯德新
2002年-
李延军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冯安康 曾任淄川区区长
冯安成 东海舰队某部团长
李明道 福建省三明市军分区后勤处处长
张新绪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
张维绪 浙江省湖州市委组织部长
冯德孝 浙江省舟山市宁海区委书记
李荣增 浙江省海宁县医院院长
张继法 泰安军分区作训科科长(副团)
冯德文 任莱城区人大副主任
张秀吉 莱芜市经贸委副主任,鲁中化工总厂-等职(正县级)
张孝德 解放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
张进宝 武警总部中将副司令员
冯美玲 任莱芜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万田 曾任莱芜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已退休
张瑞田 曾任莱芜县供销社科长,享受县级待遇,已故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崔 刚 清华大学副教授
毕京山 方下一职专高级教师
六、东上崮保卫战
1941年古历6月初,-秦启荣的催粮部队在东上崮村北。铁山南与八路军的特工人员相遇,双方展开战斗,东上崮的红枪会闻声后,便吹号、鸣枪,敌人误以为向他们进攻,便狼狈逃窜。不几天,秦启荣部队进驻瓜屋子、虎口崖、造甲峪等村。他的催粮部队没有收上多少粮食。秦部队恼羞成怒,决心对东上崮实行报复。在古历六月七日下午,以200多人的兵力对东上崮发起了突然进攻。广大群众在王延伦(王大下人——当时在东上崮任教师)、冯庆长(阁长)、冯干民的领导下,仓促应战。以4人牺牲的代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邻村(西上崮、止凤和鱼池)的红枪会闻讯也赶来支援。第二、三天,敌人陆续增兵,双方相持不下。第四天,即初十,敌人倾巢而出,发誓毁灭东上崮,从村的西、北、东三面展开进攻,红枪会员凭着熟悉而有利的地形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因寡不敢众,村庄被攻破。敌人顺风点火,熊熊大火很快烧遍村中西部。正当敌人得意的时候,大火将村里藏在张成绪家和冯占安家的两箱子子弹烤着,发出了强烈的0声,敌人以为来了重兵增援,慌忙抬着他们的死尸、伤兵逃跑了。
这次战斗,人民以百10条长矛、几十条-、2支快枪和几门抬杆炮,打败了秦启荣这个拥有榴弹炮,轻、重机枪的正规军,以7死4伤,1/3的房屋被烧毁的代价,打死秦启荣部的一个副官、2名连长和几百名士兵,在保家卫村的历史上创造了奇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发家致富的热情。为了充分挖掘土地的潜力,人们纷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利用充足的水源,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生姜、大蒜。1974年,党支部又号召人们植桑养蚕,于是,村干部们跑丝绸公司订购桑苗,联系蚕种,聘请技术人员驻村指导,一个冬天就建起1020亩的大桑园。并实行了统一浇水、统一喷药、统一育小蚕、统一供应蚕种的“四统一”服务,从而保证了蚕茧的稳产高产。如今年产茧20万斤,收入达150余万元。为了提高蚕茧的附加值,村里又建起了烘茧厂,仅此一项年收入30多万元成为莱城区的“养蚕专业村”。1991年莱芜市政府特发“千亩桑园东上崮”石碑一座。1992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
东上崮村附近有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莱芜龙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雪野航空科技体育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