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荒峪村 | 隶属:牛泉镇 |
行政代码:371202103219 | 身份证前6位:371202 |
长途区号:0634 | 邮政编码:271100 |
车牌号码:鲁S | 行政级别:村 |
据碑文记载:18世纪中叶,从淄川迁来本地谋生暂住八里沟村的刘文进的两个儿子刘玉美、刘玉清要另立灶分炊,长子刘玉美去了现在的方下镇石桥村,次子刘玉清则在现在的牛泉镇大荒峪村旧址结庐而居。一条大山峪荒草丛生,峪名自然演变为村名,遂称大荒峪村。
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的刘玉清,惨淡经营,多渠道开创生存空间,创造繁衍条件。刘玉清生五子:源、津、淇、治、滨,各成家立业育后200余年至今已历十代。
《莱芜市志》载,1945年10月恢复莱芜县建制,大荒峪村属莱芜县圣井区。1951年称第五区。1955年复称圣井区。1958年分为牛泉、圣井乡,大荒峪属圣井乡。同年10月改称圣井人民公社,翌年并为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称牛泉办事处,1985年10月改为牛泉镇。大荒峪村隶属牛泉镇至今。
大荒峪人有着令人辛酸的为水奋斗史,前后上百年,打大口井十几眼。位居村东部的一眼,井深达60多米,现保存完好,但水量很小。地下水找不到,只好采用地上蓄水。从1954年到1967年靠肩挑人抬修塘坝一座,容水上万方。建正方形水池两个,容水5000方。天不下雨,坝、池空设。1969年,时任书记刘永瑞携村民多方联系,取得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在村南钻出深达400多米的第一眼机井。买泵、接电领先邻村数年,用上了电灯、喝上了深井水。但该深井每小时上水不足十方,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用水。1973年,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再打机井二眼,配套一眼此井水量丰富,至此村民用水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1996年,为扩大浇地面积节约用水,村民加大投入,修高标准防渗渠2000米,埋设地下管道3000米。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石拱桥五座,铺石板路上千米。新的一届支部村委,把兴修水利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关键问题来抓,充分发挥本村专业人才的作用,多方调查研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总投资30万元。在村北新打机井一眼,2013年正月-荒峪村人兴高采烈地庆贺新井成功,庆贺村北100多亩良田灌溉问题得到解决。
大荒峪人安守本分,民风淳朴,一贯崇尚文明,重视教育。民国十八年,村民集资在村南盖学校一处,称南学堂。后被烧毁,村民又重建,1966年迁入村北。1973年,又在原林墓地建标准房十间作教室,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解放前就有多位在外从事教师工作的。“大荒峪里出读书人”,至今外村人如是说。刘玉清的第五子刘滨有同胞五孙:承义、承祥、承明、承先、承元。其中有三人干过教书先生。大荒峪村人杰地灵,恢复高考后,已有34人考入大中专院校,有刘鹏、刘芸二人取得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刘娟、刘新华、刘升、刘荣成、刘荣桂、刘钦等都已大学毕业,走上领导岗位。
大荒峪村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体村民用自己的双手,用勤劳和智慧描绘着大荒峪村的锦绣蓝图。
2011年3月,支部村委换届。由刘永晓任书记,-任村主任。天时、地利、人和齐备,新的支部村委一班人团结务实、执政廉洁、不负众望、开拓创新,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利益而努力工作,使大荒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一届支部村委,把旧村改造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保障了旧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实行人性化拆迁,制定了以奖代补的拆迁奖励政策,按签定合同和拆迁顺序-励,每户发放补偿费,激发了村民的拆迁积极性,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签订合同,87户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拆迁,到2014年底,旧村改造工作将全面完成。二是实行阳光化操作,在旧房估价方面,推选党员群众代表成立房屋评估小组,负责对村民旧房丈量评估定价,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结果全部上墙公示;在新房分配方面,通过现场抓阄的方式确定,杜绝暗箱操作,打消了群众的顾虑,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旧村改造后,可复垦土地53亩。
大荒峪村是发展经济树的良好基地,目前有花椒树四万多棵,柿子树两万多棵,支部村委一班人计划在此基础上再大力发展一步,三至五年发展各类果树一千多亩,增加优质苹果树上万棵,嫁接枣树上万棵。同时充分发挥本村山场优势,加大种植谷子、绿豆、豇豆、红小豆、芝麻等小杂粮,在现有基础上,用一至五年的时间,将小杂粮种植面积扩展到500亩以上,逐步形成优质果树和小杂粮基地。
展望未来,支部村委一班人信心百倍,计划在最近几年内,带领群众修环山路5.8公里,建储水3.5万方以上的水库一座。实现山顶柏树绿荫荫;山腰果树、柿子、花椒等经济树变成金;山下小杂粮基地打开致富门。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使全村经济收入达到二百万元以上。
村庄名人
历史名人 革命烈士 刘宗鲁
刘宗鲁,原名刘宗儒、刘振东,生于1904年5月,自幼上学泉河寺高小毕业,在杨庄村、涝坡村教书,擅长书法。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0,先后在泰安专署、济南章丘县实业科长、某区中队指导员、黉山区区长。1947年6月章丘县委成立反敌抢粮斗争委员会,有县独立团一营和武工队配合,在孙村、虎门区一周时间,打退敌人抢粮6次,毙伤敌人副中队以下27人,俘敌13人,交货长短枪10支,截获粮食一部分。7月,黉山区区长刘宗儒带领区干部和区中队战士20余人,到孟家庄一带活动,行至桑园村南巴漏河北岸,遭到河南岸200余敌人的袭击。反击中,刘宗儒身负重伤,不幸牺牲,时年43岁。
养羊专业户 刘永顺
从1986年开始,刘永顺就走上了养羊致富的道路。20多年来,他坚持草放型的养羊模式,养羊品种主要以本地红山羊、黑山羊为主,每年羊的出栏量达到500多只,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刘永顺致富后新盖了房屋,儿子刘祥职业中专毕业后安排到中国五矿参加工作,刘永顺在莱芜城北买了宿舍楼,还购买了小轿车,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养兔专业户刘凯
从2010年开始,刘凯开始饲养优质獭兔,在村南建立起了16亩的大型养兔场,新建兔舍1000多个,主要饲养八点黑、大耳白等优质原种獭兔。目前养兔达到3000多只,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即使在今年四、五月份遭受兔瘟,碰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不懈的发展养兔业,在自己养兔的同时,经营兔饲料,为众多乡亲提供了方便,带动了一批养兔户,在他的带动下,刘永照、刘永吉等人养兔量都在五百只以上。
民间艺人 刘莱卿
刘莱卿父子多年来从事泥塑、雕刻堪称一绝,创作的各具情态的作品随处可见,泥塑品种达100多个,云台山的泥塑是他们父子俩的代表作品。2005年5月 刘莱卿之子刘绵新被莱芜市民间研究学会评为莱芜民间艺术家。十几年前,他们盖楼于南宫岭,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大经营。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大荒峪村附近有莱芜笔架山景区、莱芜云台山、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龙山、莱芜战役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莱芜烧饼、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