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越王村 | 隶属:所前镇 |
行政代码:330109107 | 身份证前6位:330109 |
长途区号:0571 | 邮政编码:310000 |
车牌号码:浙A | 行政级别:村 |
越王村
越王村由原山里沈和东山夏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东为越王峥山,隔山为绍兴县,南与越山村相连,西、北与传芳村和山联村毗邻。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至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794亩,园地638亩,地林2639亩。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住户633户,其中农业生产户590户,外来户43户,农村总人口2139人,其中农业户人数1966人,外来人口173人。共划分为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内人口1535人,其中男760人,女775人,劳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有345人,从事工业为主的有536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32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47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71人,从事其他行业的216人。
2006年种粮907亩,产粮448吨,产各种蔬菜1404吨,有花卉苗木地270亩,年收入180万元,有茶园903亩,个年产茶69吨,有果园469亩,其中柑橘25亩,梨3亩,桃园120亩,杨梅205亩,枇杷1亩,柿子80亩,其他果园235亩,总产水果731吨,其中产柑橘38吨,梨9吨,桃子320吨,杨梅33吨,柿子296吨,其他水果35吨。林业方面,造林25亩,零星植树5亩,幼林抚育600亩,成林抚育500亩,封山育林1200亩。产笋干2吨,板栗118吨,采伐木材50立方,采伐毛竹1000支。畜牧业方面,全年饲养生猪1148头,出栏798头,出栏家禽2000只。有水面80亩,年产沼虾15吨。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12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006万元,这其中茶叶收入274万元,蔬菜竹笋收入61万元,花卉苗木收入597万元,水果收入74万元。林业收入53万元,畜牧业收入206万元,渔业收入6万元,工业收入4539万元,建筑业收入323万元,运输业收入178万元,商饮业收入112万元服务业收入35万元,其他收入664万元。村民所得总额2074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9696元。
在村庄整治中,村民住宅小区做到规划、绘图、放样、外墙磁砖色彩统一,达到新颖、美观、亮丽、整体的效果。全村道路全部硬化,拆除老破旧房6355平方米,以旧改新面积6808平方米。改造了越王溪。落实了保洁制度,配有清洁工6人,绿化管理员2人,建造公厕25所,垃圾箱80只,安装路灯120盏。全村绿化面积达到9200平方米,为全村每户家庭免费安装了自来水。村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初中升高中比例100%,学龄前儿童幼儿园入园率100%。村建造老年活动室2所,建造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村阅览室订有报刊杂志各10种,新购图书500余套。近年来,被评为杭州市级文明村,萧山区先进党组织,区农村整治村、区治安安全示范村、区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区信用村、区合格职工之家、市民学校等荣誉。全村633户家庭中有镇级五好文明家庭546户,占总数的85%。
全村共有党员69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沈凤鸣,村委会主任胡志刚。
附:
原东山夏、山里沈行政村沿革概况如下:
东山夏村位于所前镇以东越王峥山麓下,东靠越王峥山,翻山为绍兴县,南与郑家村为邻,西接天香园,北连山里沈村。由东山夏、岭下金2个自然村组成,来娘公路穿村而过,东南近杭州生态园,村庄已渐向旅游小集市发展。
村民中以夏姓占绝对多数,相传夏姓为大禹后裔,家谱以宋代夏正清为第一世。明朝时,七世孙夏兴,因祖上有功于朝廷,补授广西苍梧县县令。年老时与弟夏铨衡,东游于越,爱这里的山水之美,遂自临安迁居到东山夏。村因东有越王峥山,村内以夏氏聚居而得名。
东山夏村在北宋时属山阴县天乐乡斯里岭下村,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山阴县四十都三图,明朝以后改属山阴天乐崇麓乡。至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绍兴县七都4图,民国21年属绍兴第七区,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改属绍兴所前乡。建国初为绍兴县岭下乡,1950年划归萧山县辖,属进化区岭下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新义、新民、新华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并建立联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为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联合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改属所前公社,建立东山夏大队管委会,1984年改大队管委会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夏妙兴、夏永燮、王友庆、夏春夫、夏海江、夏祥夫、夏观庆、夏招法、郑文娟、夏建传、夏招法、夏东兴;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夏建兴、夏水泉、夏观庆、夏春夫、夏金才、夏松春、夏小牛、郑文娟、夏东兴、夏建传。
村东有山栖岭,又名越王峥,相传,越王峥山上有越王勾践时的走马岗、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等故址,为萧、绍共有之名胜古迹。村中黄虎山有清嘉庆四年进士,道光年间朝廷重臣汤金钊墓遗址。
村中所产大红袍板栗甘鲜可口,个大香醇,为本地有名土产。
原山里沈村,位于所前镇以东越王峥山麓北端,东靠会稽山余脉,翻山为绍兴县杨汛镇,南与东山夏村为邻,西与池头沈村相连,北为赵坞村。全村由山里沈、岭下胡、夏家埭、上安王4个自然村组成,村境内山色青翠,层峦叠翠,村西沃野阡陌,风光旖旎。
村民中以沈姓占多数,次为胡姓和夏姓。沈姓始祖系明朝嘉靖十七年进士,居会稽,其孙沈惠斋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会稽迁居天乐山栖发族,聚居今山里沈村。村中胡姓来此定居早于沈姓。胡姓祖籍甘肃平凉地区,迁徙到处的始祖为胡谈(987—1037),时在北宋景德三年六月,从绍兴江桥园里胡移居到此定居,历时近千年,源远流长,现已传35代。夏姓系附近东山夏夏氏析居。
山里沈村在北宋时属山阴县斯里岭下,又称下山栖乡,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山阴四十都,明朝以后属山阴四十都山栖乡。到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绍兴七都一图,民国21年属绍兴县第七区下山栖乡,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改属所前乡。1950年划归萧山属进化区岭下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初建立建强、利民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作化热潮中与邻村合并建立盈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盈丰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为所前公社盈丰大队,1981年改称为山里沈大队,1984年改建为山里沈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于1961年建立党支部,历任大队、村党支部书记有:沈玉法、沈祖亮、沈吾龙、沈正志、沈凤鸣;历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有:夏品杨、沈校山、沈吾龙、沈正贤、沈亚萍、沈大伟。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沈凤鸣,村委会主任沈大伟。
山里沈村名人辈出。岭下胡自胡谈为始祖后,第二代胡继先为宋代进士,任丽水知县;第三代胡圭,为贡生,任漳州府学政;第22世胡宏我,为明朝天启年间进士,任江西泰和县知县。建国后,村民沈正贤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省六届人民代表,沈友金为省五届人民代表,沈凤飞为杭州市、萧山市劳动模范、人民代表,沈正志为萧山市第十一届-表。村民沈秀恩大学毕业后在国家林业部工作,为高级工程师,沈秀玉为南京农学院教授,沈旭东为建筑行业高级工程师,村籍沈达桥曾担任萧山城山乡、所前镇乡镇长。
村中小东山麓有清道光年间历任五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大学士朱凤标墓,为萧山区文保单位。村中尚存的王佐墓石雕,为南宋遗迹。
越王村附近有天乐湖景区、夏山埭抗日阵亡将士墓、萧山青年运动旧址、朱凤标墓、杭州极地海洋世界等旅游景点,有萧山甲鱼、萧山青梅、萧山白对虾、萧山萝卜干、萧山鸡等特产。